top of page

原生家庭3大影響你的一生

作家相片: Sunnie LeiSunnie Lei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也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她認為,人與原生家庭就好比種子和土壤,人在原生家庭中生根、發芽和成長,形成自身的的性格、行為模式、情感表達、親密關係,甚至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態度也會深受家庭的影響。


誠然原生家庭會給我們帶來諸多烙印,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

解讀《秘密花園》,看看孩子到底如何實現心靈的成長,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它向我們揭示了,壞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由於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被嬌生慣養,孩子的身心向病態發展。


雖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但即便它給我們帶來過不良影響,它也不能束縛我們的未來。美國心理學家羅納德·理查森在《超越原生家庭》一書中,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可以改變的。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需要父母的關愛,需要朋友的陪伴,需要在大自然中獲得力量。

如果你是父母,那請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正面的管教,引導孩子多交朋友,多帶孩子親近自然,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果你是童年不幸的成人,那你可以嘗試去改變,通過友情和愛情的感召、大自然給與的力量,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成長,並走出童年的陰影。


你可能會有疑問,童年的經歷以及與父母的關係,在我們已經成年、完全獨立之後,還會持續對我們造成影響嗎?回答是肯定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就是一本帶你回溯童年,探尋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以及如何打破不健康家庭關係代代傳遞的一本書。在開始閱讀前,我們應該堅定這樣一個觀念:有的父母的確真實的給孩子帶來「傷害」。


《原生家庭》中把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父母稱為「有毒父母」,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


以前沒有意識到父母的傷害,那可能是不了解父母實施傷害的類型。在《原生家庭》中,作者蘇珊把「有毒」的父母分為五種類型:操控型、酗酒型、身體虐待型、言語虐待型、性虐待型。

‧ 當母親守著空殼婚姻→ 孩子成為「拯救者型」的大人。

  ‧ 當孩子從小照顧母親→ 孩子成為「和媽媽結婚」的大人。

  ‧ 當孩子成為父母的傳聲筒→ 孩子成為「掌控型」的大人。

  ‧ 當父母離婚→ 孩子成為「依賴別人卻又嫌棄別人」的大人。

  ‧ 當孩子被迫選邊站→ 孩子成為「火山爆發型」的大人。

  ‧ 當孩子被貶低→ 孩子成為「情緒勒索他人」的大人。

  ‧ 未被好好愛的孩子→ 成為「在別人拒絕前,先拒絕別人」的大人。

  ‧ 總以爸爸意見為意見的孩子→ 成為「逃避情感」的大人。



我們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痛,

  自己一步一步,孤單長成大人。


  但長大的我們,心裡卻依然住著一個渴愛的孩子。

  我們向伴侶、朋友、同事索求那份愛。


 但....

  1. 是我們永遠無法滿足,

  2. 是我們很容易遍體鱗傷。

  其實,先去愛自己,只有當心裡渴求愛的孩子被療癒、被愛夠,

  我們才能活出自己「不索愛」的人生。

 

每個人一生通常分屬於兩種家庭

  • 1.原生家庭,即出生的家庭;

  • 2.婚姻家庭,即結婚後成立家庭,個人經由婚姻關係而生育新的一代,與子女組成的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一個人從小長大的家庭」,至少應該包括自己、父母與祖父母三代。在我們一生中對我們影響最早、最大、持續最久。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那麼: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再重新創造一個文化和傳承。你沒有療愈的創傷和問題,都會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

 

你正在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家庭幸福。


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響:性格特質

  •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 在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 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 在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的自信,以及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都是來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或者發現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自己必須聽話,必須懂事,必須做得足夠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愛。那麼,哪怕他之後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內心也始終是匱乏的。


所以,那些從小與父母親密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更有自信,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自卑,出現社交困難等狀況。

 

原生家庭的第二大影響:親密關係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理論:我們的親密關係、婚姻、情感模式往往來自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互動的心理經驗。


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一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長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經歷中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被滿足的部分,總是很容易做出取捨,而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有所缺失的部分,往往會在成年後拼命加倍找回,甚至帶入到自己的戀愛、婚姻中,給親密關係帶來困擾。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會無意識地把愛人當成小時候的父母,繼續和他完成我們未完成的課題。

 

原生家庭的第三大影響:親子關係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於種強大的延續性。如果我們在原生家庭裡受到的創傷,沒有得到療愈和成長,那麼就很可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悲劇。

就像伯圖•烏沙莫所說:父母能夠自然給予孩子的愛,通常是他們從自己父母那裡得到的愛。


作為一個父親,如果我從我的父母那裡得到很多愛,我對孩子的愛就會很自然地流動;如果我沒有從自己的家庭得到足夠多的愛,那麼就很難把愛自然地給予孩子。


所以有些父母對孩子脾氣很差,動不動就是又打又罵。等孩子長大了,發誓自己絕不對孩子發火,結果每次孩子一做錯事,卻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壞情緒。


還有些人,從小與父母關係冷淡,等長大後,想要和自己的孩子親近,卻發現關係越來越疏遠。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對孩子好,而是因為他們不曾在原生家庭體會到好的親子關係,所以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好好相處

 


療愈原生家庭創傷,活出自我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通過發現問題,改變自己解決問題,但是它卻並不總是有效。這個時候,家族與系統排列將是你尋找答案和解決之道的新方向。這些個種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糾纏,很有可能在你進入這些關係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當真相被看見,看見就是穿越和療癒,而奇蹟就早在那等著被看見!

 

以賽亞書 49:15

14 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

15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16 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留言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