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ideas)是一種有電磁性實相的東西,而信念則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真相所抱持的一種強烈的概念。概念會引發情緒。因為物以類聚的關系,所以相同性質的概念就會相互集聚在一起,你再選擇性地挑出一些與你自己特定的“思想體系”相契合的而予以接納。
自我設法維持住一個清晰的焦點與穩定,以便它能精確的將意識心導向它所要註意的方向,以及集中心神在那些表面上看來具有永久效果的各種實際顯現上,自我雖是“全我”(whole self)的一部分,它同時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心理的“結構”,一種由一個人的整體個性中抽取的某些特性,再加以組合而形成的一種“表面身份” (surface identity)。
一般來說,在一個人的一生過程中,這種組合可以容許他的多種傾向與能力比較容易的顯現出來。若不是有這種組合的存在,一個人的種種潛能根本就無有出頭之日,如果事情不是有這樣的一個安排,舉例來說,你這一生的興趣永遠都不會有改變的機會。
那麽,這個看起來好象永遠不會有所改變的自我,實際上卻片刻不停地在變,它不停地在“全我”*中抽取新的特性,也不斷地在放下各種不再用得到的特性。若非如此,它根本就無法對一個人在整體性不斷起落的各種需求與渴望有所反應。
*註 廣義地說,賽斯所謂的“全我”範圍相當大,舉例來說,“轉世的”及“可能的”人格,只是所涉及的許多概念中的兩個。絕對錯不了的是,每上一課,都使我們對 “全我”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停地在開闊壯大這件事,更增認識。詳情請見《靈魂永生》與《靈魂的訊息》。
由於它與“我”的其他部分有著如此緊密的關聯,所以在根本它不會有孤獨或疏離的感覺,相反的,它一直在驕傲地扮演意識心焦點的引導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個意識心的附屬品。
基本上,自我很明白自己的性質與來由。它也是一個人心智中對外的那個部分,它會不停地向外看,然後以當時組成它自己的各種特性為基準來查驗它在物質實相中之所見。它也能根據它對自己所抱持的各種概念而下判斷。
它是你的內我中最最以物質為導向的一部份,但是,它卻並非未脫離你的內我。可以這樣說,它坐在你與外界之間的窗臺上。它可以同時看 向兩方。它根據它自己的與你的需要對實相下判斷。它決定要不要接受信念。然而,它卻不能切斷從你的意識心所傳來的訊息——但卻可對之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並不表示這些訊息就無法為你所獲知,它們只不過是被束之高閣而已,既沒有被消化吸收,也沒有被納入你今天所專註於其上的信念體系中。但是,如果你有心去找,它就在那兒。
它並沒有消失於無形,你也不必一定要知道自己要找什麽才能找得到它,因為若真是非如此不可的話,你能找到它的機會就幾乎等於零。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下決心去檢查你意識心的內容,明白它的確會有被你忽略了的寶藏。
另外一個辦法,是透過檢查而認識到,你在外所遭遇到的實質效果,其實是以“資料”的方式存在於你的意識心裏——而先前似乎得不到的資料將變得十分明顯。要 知道,那些引起你的困難的似乎看不見的概念,其實是十分明顯可見的實質效果,而這些又將自動地把你帶到最初的信念或概念藏身之處的意識領域裏。
再說一次,如果你對自己在想什麽變得很能覺察的話,這些思想的本身就會給你線索,因為它們清楚地說出你的信念。例如,如果你老是錢不夠用,而你檢查檢查自己的思想,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經常地這樣想:“我永遠付不起這筆賬,我從來與好運無緣,我永遠是個窮鬼。”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在嫉妒那些比你富有的人,甚而更貶低金錢的價值,告訴自己有錢人並不快樂,最低限度他們精神上很貧乏。
(十一點十分。)當你發現自己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可能憤憤不平地說:“可是這些全是真的呀。我的確窮。我真的付不出帳。”或諸如此類的。你明白嗎,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把你對實相的信念接受下來,當作是實相本身的一個特性,因而那信念對你而言,變得透明而看不見了。但它卻是你實質經驗的肇始者。
另一個例子,你也許會在追蹤自己思想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想你的困難是在於你太敏感了。發現這個想法後,你也許會說: “但這是真的呀,我的確是如此。我本來就是對小事情有很大的情緒反應。”但那是一種信念,而且是個限制性的信念。
若你更深入地追下去,你可能發現自己在想:“我這種多愁善感其實還蠻不錯的,它使我卓爾不群,”或,“這個世界配不上我。”這些也一樣都是限制性的信念。它們會扭曲真正的實相——你自己真正的實相。
以上只是少許幾個例子,說明自己的十分有意識的概念可能不為你所見,同時卻一直都在那兒而限制了你的經驗。
我們一直在談論“意識心”,因為它就是你在物質世界中一切活動的總指揮。我告訴過你(在本章之初)了解自我的重要性,自我是內我的最“外在”的部份,並沒有被疏離,卻是往外看向物質實相。用這個比喻來說,居於意識心的另一面的“我”的那部份,則不停地接收心電感應的資料。要記住,實際上亦沒有分割,我所以 這樣說只是為了便於討論。
自我試著把所有進入到意識心裏的資料加以組織整理,因為自我的目的就在處理,任何一個時候,當“我”接觸到物質實相後,浮現到表面來的東西。如我曾說的,自我無法切斷來自意識心的資料,但是它可以拒絕去直接地貫註於其上。
用我們的比喻來說,心電感應式的訊息,來自“我”的更深的部分。這些部份的接受能力強得令人驚奇,以致於必須要有某些組織來篩選過濾這些資料。有一些根本與你無關,它是關於你所不知的人的資料。
你是心電感應的發訊者,也是個收訊人。因為概念有個電磁性的實相,而信念,因為它們的強度,發出強烈的輻射。由於你自己的心理本質的組織性結構,使得相似的信念集結到一塊兒,而你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那些你本已同意的信念。
因此,限制性的概念自動的就會令你去接受那些類似的觀念。同樣的,那些洋溢著自由、愉悅與自發性的概念也自動地把同類的想法吸了過去。人與人之間有著無休止的相互作用,其中充滿了各種念頭的交換,包括了意識上的與心電感應上的。
再次的,這種交換乃根據你有意識的信念。在某些圈子裏流行著一種說法,他們相信不管你有意識的信念或概念為何,你都會對心電感應式地收到的訊息有具體的反應。事實並非如此。(強調地:)你只會對那些與你有意識的概念相合的心電感應的訊息反應,它們與你對自己及對你的實相的看法相契。
我還要加上一句,意識心本來就是自發的。它喜歡耍玩它自己的內涵,因此我並不建議你們一種嚴肅的精神訓練,在每時每刻都檢查你自己。我只告訴你們,在你們不滿意的經驗區域,你可以采用的反制方法。
你會按照自己對實相本質的有意識的信念,對所有收到的資料反應。“我”的更深的部分並不需要把“自我”對時間的概念列入考慮,因 此,“我”的這些部份也會處理通常逃過了“自我”的感知的那些資料,這些資料也許一直要等到到了“自我時間”的某一“點”時,才能被“自我”認知。
自我對時間,時鐘上的時間,相當認真,因為它必須非常直接地與日常的世界打交道。但即使是“自我”,到某個程度也明了時鐘的時間只是“習俗”而已;但它卻不願意這種習俗被打破。
它常常忽略由心靈深處傳到意識心內的任何“千裏眼”的或“預知性”的資料。偶爾,當自我認知這種資料很可能極有用的時候,那麽它也就變得較為開放而加以認可——話雖如此,那也只在當這種資料與它對什麽是可能與什麽是不可能的觀念相契合的時候。
自我的觀念其實就是你的觀念,因為它就是你的一部份。如果你對危險或潛在的災難念念在心,如果你對這個世界的想法主要是著眼在你肉體的存活上,一心念著所 有那些可能威脅你生存的情況,那麽,你很可能發現自己突然覺察到一些預知性的夢,夢中所預告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再不然就是些謀殺或搶劫之類的事。
“生命是這麽脆弱,步步都是危險”這種想法在你心中變得這麽的強,使得自我容許這些原本在“時間之外”的資料得以現形,因為你這種恐懼性的信念說服了你的 自我,使它相信你必須隨時處於警戒狀態中。你預知的各種災變,甚至與你完全無涉。然而,從所有這麽多你可以得到的無意識的心電感應及千裏眼的資料裏,你偏偏會知道這一堆,而它的用處又只在加強你的“危機四伏”的觀感。
如果這些資料是在你的夢境出現的時候,你也許會說:“我很怕作夢,因為我的噩夢常會成真。”於是你又試圖壓抑自己對夢的記憶。其實,你真正該做的是檢查你有意識的信念,因為它們這麽強而有力,不僅使你一心掛慮著人世間的災劫,還把你的內在能力也都用到那上面去了。
心電感應式的溝通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而它之所以通常是在一個無意識的層次上發生,只因你的意識心是在一種“轉為的狀態”(state of becoming),它沒法留住你所擁有的全部資料。舉個例子,如果你有意識的念頭比較偏向於“正面性”,你就將會對同性質的心電感應來的資料反應,縱使你只在無意識的層次上這樣做。
如我以前提到的(在第六一六節裏),你也不停地放出你自己的心電感應式的思想。它人也就根據他們自己對實相的概念而對之反應。藉著把註意力集中在生機、力量與創造性的念頭上,一個家庭能不斷地加強它們的喜悅(較大聲)、歡樂和自發性;或者藉著加強怨恨、憤怒及懷疑與失敗的想法,(較低沈地)它也可以讓它一 半的能量白白溜走。
你專心致誌在什麽上面,你就得到什麽。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的重要法則。
你也許很容易地看出別人看不出來的在他們自己心內的那些信念。讀這本書時,你也許能針對你的朋友或相識的人,清楚地看出他們的想法乃是會局限他們經驗的無形信念——卻對你自己的無形的信念視而不見,理所當然地把它們當作是事實或是實相的特點。
此外,你的感官資料也毫無疑問會加強你的想法。同時,你也會在一個無意識的層次上對內在的資料作“千裏眼式”與心電感應式的反應,其實那些資料是在你十分 有意識的觀念的組織之下被“收集”過來的,而這些個觀念所涉及的是你對“生存”的概念,特別是對你個人生存的概念。
因此,你被牢牢地困鎖在一個實質的情況中,而經過你感官所得的資料,又處處證實了這種情況的真實性——當然,這些感官資料非常令人信服,因為它如此美妙地,如此具創造性地,又如此積極地反映出你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不論你的信念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
在一個較大的角度來說,“正面”或“負面”沒多少意義,因為實質人生的經驗就是為讓你學習。但如果你不快樂,那麽“負面”這個字就是有意義的。
我希望,最低限度,在我講到這裏的時候,讀者諸君已經開始檢查他們的信念,而也許能夠看到一些本來一直被自己當作是絕對的真相而接受的無形信念了。
且說,如果你對自己夠誠實,你終究會找到我所謂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就是對你自己的存在所抱的強大觀念。許多個其他的附屬信念,先前看來似乎彼此不相干的,現在也該很明顯的現形為核心信念的分枝。只有在 它們與核心信念的關系中,它們才顯得有理。一旦你了解核心信念原來是錯的,其他的也將消失。
唯有“核心信念”才有足夠的強度,能使你的感知集中在某個焦點,因而你由實質世界中,只感知那些與它相關的事件。同時,也只有核心信念的力量才能從你廣大的內在知識寶庫裏,只抽出那些切合它的組織的事件。
現在,且讓我舉個有關核心信念的例子。“人性本惡”是個概括性的信念,也是個核心信念。在它的周圍會蹦出那些只會加強它的事件。在有這種信念的人的所聞所見中,不論是個人的或全球性的經驗都只會進一步地加深這個信念。
從所有可得到的實質資料中,不論是報紙、電視、信件,甚至私人談話,他將只集中註意力於那些能“證實”那信念的資料,對別人疑心越來越大,更甭說他自己個人的沒信心。這個信念會深入到他人生中最最親密的區域,到最後,任何足以駁倒這個信念的證據“似乎”都找不到了。
這是個無形的核心信念在最壞情況的例子。抱有這個信念的人會變得不再信任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國家,或概括地說,整個世界。
再舉一個比較個人性的核心信念:“我的生命沒有價值。我所做的事毫無意義。”抱有這樣一個想法的人,通常不會認出它是個無形信念。
相反的,他會情緒化地認 為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個人的行動毫無作用,而死亡是“最後終結者”;還有一大堆的附屬信念與之相連,這些都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家人,也連累到所有與他接觸 的人。
因此,在開列你的個人信念的單子時,別放過任何信念。把它當成是別人的單子那樣去檢驗它。然而,我並無意叫你們只特別寫下負面的概念。認清你們那些快活的信念的存在,把你們的經驗中那些成功、得意的因素考慮在內,是極為重要的。
去捉住那種成就感,把它轉譯或轉移到你曾碰到困難的地方。但你一定要記住,先有想法或信念的存在,而後具體經驗才隨之而來。
你造成你自己的實相。這句話說多少次也不嫌多!會有一段時段,當你所有的信念可說“互相扯平”了。它們會彼此同意。
你的概念也許十分局限性,也許錯誤,也許建立在錯的前提下,然而它們的生機與力量卻是十分真切的,而且似乎帶來極佳的結果。
且說,“財富即一切”這個想法固然極不正確,但是若一個人死心塌地的接受了它,他真的會即有錢又健康,而所有的事情似乎也頗能契合他的信念,然而這仍舊是對實相所抱的一個信念,因此,在他的經驗裏,必然有不為他所知的,無形的鴻溝存在。
從外表看來,情況似對他極為有利,但雖然這人仿佛是心滿意足,在表面之下,對自己“並不完滿”的了解卻時時啃嚙著他。在表面看來,則一切平衡。
因此,當你的信念有所改變的時候,你的經驗與行為也會改變,你一方面在學習,同時一方面還會有些壓力——創造性的壓力——的存在。剛才所說的那個富翁也許突然醒悟他的信念會限制他,因為他一心不貳地專註於其上,以致財富和健康變成了他獨一的目標。這個破碎了的信念也許會導致他生一場病,而生病會象是個負面的經驗。但是,透過這場病,他很可能有機會看一看那些以前一直為他所拒的區域,從而大獲饒益。
接下去,這種在信念上的轉換也許使得他開始懷疑自己其他的信念,而他了悟到,好比說,就財富而言,他會因為他的信念而頗有所成,但由那些因他的病而出現的 其他更深的體驗裏,他學到,人生經驗涵蓋了以前不為他所知的實相的各種層面,而且那本也是他唾手可得的——並不須要靠原來把它們帶來的那場病。一堆新的信 念也許浮現出來。在同時,會有壓力存在,但卻是具創造性的壓力。
現在再舉個例子。你有意識的想法管制你的健康狀態。你心心念念掛慮著疾病,你就會生病。既然你相信你是因為濾過性病毒、感染或意外而生病,那麽你就必須去找在那個信念體系中運作的醫生。而因為你相信他們能治好你,運氣好的話你的毛病會得到紓解。
然而,由於你並不了解是你的思想造成了你的病痛,因此你會一再地重蹈覆轍,新的癥狀又會出現,你又再去找醫生。當你正處於一個改變信念的過程中——當你正開始了悟是你的思想和感受引起了疾病——那麽有一陣子你可能不知如何是好。
就大的方面來說,你明白醫生至多只能暫時性的減輕你的痛苦,你卻也許還不敢完全相信你有改變自己思想的能力,或者你也可能被自己這種大能力及其有效性嚇倒,反而害怕起來。因此,在信念與信念之間,可以說,確有一段“壓力期”,當你拋棄了一套信念,而正學習運用另一套的時候。
但在這時,當你以你的思想來與你仿佛經驗到的實相(健康狀況,外在環境等等——譯註)相比較相印證的時候,你涉入了《個人實相的本質》中最最有意義的層面。也許你需要一段時間才學得會如何有效地改變你的思想,但是,不管怎麽說,你所作的這種努力,基本上就是極有意義的。
事情的真相是:你的實相是你直接造成的。你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對你的信念反饋。你從物質的宇宙及內在的宇宙裏,收集那些似乎與你的信念相關的資料。
那麽,你就要相信你天生是個不受限制的生靈,生成肉身為的是盡你所能的把你本性中偉大的喜悅和自發性,具體的顯現出來。
“核心信念”就是你據以建造你的人生的那些信念。你對它們的存在是有意識地知覺到的,雖然你不常把你的註意力集中在它們上面。因此,它們變得看不到了,除非你對你意識心的內涵開始有所察覺。
要想認識你自己的觀念和信念,象征性地說,你必須張開雙眼漫步於其中。你必須看透你讓你自己所造的那些結構——你把你的經驗集結於其上的那些組織好的概念。
要想看清楚你自己的心,你首先必須拆散你思想的結構,跟著思想走卻不要加以批判,也不要把它們與你的信念架構相比較。
經系統化組織起來的信念會收集並且留住你的經驗,可以說,把你的經驗“打包”起來;因此,當你看到某一個仿佛與另一個經驗相似的經驗時,你常常不予細察地 把它納入你的同一個包裝好的系統裏。這種信念常藏著意外的驚奇;當你揭開了某個信念的封皮時,你可能會發現它裏面藏著本來不屬於其範圍的可貴資料。在一個 標準的核心信念周圍可能有“人造的概念群”,就象人造花一樣。
由於你的習慣,也由於核心信念本身的強度,核心信念常常會自動地吸引其他類似的信念。它們會附著在它上面。如 果你沒有審察自己的心的習慣,你可能會任這種被吸來的信念在原來的信念周圍自行滋長,直到你再也無法辨認何者是何者為止。
發展到最後,你所有的經驗全都以 這個“概念叢”(idea-growht)為依歸。於是任何與這個核心信念看似不相幹的資料,就不再被你消化吸收,而被丟到你心智的角落裏,沒被用到,而 你也自絕於這些資料的價值之外。
你心智的某些部分能容納這些資料,把它庫藏了起來。這資料不屬於你通常思想的系統;雖然它們仍在你意識可及的範圍內,你卻很可能對它視而不見。
通常當你看進你的意識心的時候,你總懷有一個目的,想找到一些資料。但若你把自己教得不再相信這種資料可以為你有意識地知道的話,那麽你就不 會想到在意識心裏去找它,更有甚者,如果所有在你意識中的資料,全部牢牢的結合在某個核心信念的周圍的話,那麽你便自動地對那些與之無關的經驗視而不見 了。
只有在你把一個核心信念當作是“生命的一個事實”,而非“對生命的一個信念”時,你才看不見它;只有當你如此全然地與它認同,而被它牽著鼻子走時,你才看不見它。
現在舉一個看起來完全無傷大雅的核心信念:“我是個負責的母親(父親)。”
從表面上看來這個信念沒有什麽不對。但是,如果你堅持這種信念而沒加審查的話,你可能會發現“負責”這兩個字負荷了不少東西,而且它還會收集其他的也同樣沒被你審查過的概念。你對“負責”有什麽樣的想法?從你的答案裏,你會發現這個核心信念到底對你有利與否。
如果負責是指:“我必須做個全天候的母親,別的什麽都不管了。”那麽你可能有麻煩了,因為那個核心信念可能阻止你去用那些與你的母職不相干的其他能力。
你可能開始只透過那個核心信念去看所有的實質資料。你不再會以赤子之心或一個獨立個體的沒僵化的好奇心去看這個世界,卻永遠透過作母親的眼睛去看世界。如此一來,你難免自絕於很多的實質經驗之外。
而根據這概念的強度和頑固程度,以及你是否願意處理它,你又會心電感應式地吸引與這個僵化模式相合的無意識的資料。你可能更進一步地使你的人生變得更窄,任何種類的資料你全都看不到了,除非它觸及了你作母親(父親)的生活。
剛才所說的那個核心信念只是一類而已。
你所抱持的某些“基本假設”其實也是核心信念。對你而言,它們仿佛是“定義”。它們如此地成了你的一部分,致使你把它們認為當然。你們對“時間”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
在你的心智裏,你也許覺得搬弄一下“對時間的思考”是滿有樂趣的事。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在想“時間在基本上和我對它的體驗並不一樣。”然而,你根本上仍相信你生存在鐘點和歲月裏,一個星期完了,下個星期才來,你不由分說地被季節的奔流拖著走。
毫無疑問的,你的實質經驗加強了這種信念。因此,你以事件與事件間的“時間流逝”來建構你的知覺。這種作法本身就迫使你只專註於一個方向,而打消了你以其他方式去認知你生活中的事件的念頭。
偶爾,你會以聯想的方式來想事情,一個思想很容易的導致另一個思想。當你這樣做時,你也往往看到新的洞見。當在你的心裏,事件跳脫了“時間連續”時,它們仿佛獲得了新生一樣。你明白嗎,你已經打散了思想,把它們由通常的組織中放了出來。
當你透過聯想去了解你的思想時,你距離自由地檢驗自己的心智內容已經相當接近了。但是如果你放下了時間觀念,而又從其他的核心概念去看你的心智內容的話, 你仍然是在“組織”它。我不是說你永遠不該去組織那些內涵,而是說你必須對你自己的構造物了然於心。你可以去建立或拆散這些構造物,但千萬不要任你自己對 你心中的家具盲目。
你可以象被一氫舊椅子撞到足趾一樣的,被你那放置不當的觀念撞上。事實上,如果你把自己的信念設想成家具,會對你很有幫助,這些家具你可以重擺、改造、翻新,甚至全部丟掉或換新。你的觀念也是你自己的,它們不該控制你。你有權決定你想接受那一些。
那麽,你就想象你自己在重擺這些家具。某些家具的形象會來到你眼前,問問你自己那些家具代表的什麽概念。看看那些桌子彼此配不配;打開裏面的抽屜看看。
這裏並無神秘可言。你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什麽。你會看到那些信念群,是你自己決定要不要深入看看你的心,並且以你自己的方式去運作那些心象。把那些不適合你的想法丟出去。
如果你接受這建議,在你心中找到這樣一個概念,然後對自己說:“我丟不掉這個概念。”那麽你必須了解你這個念頭本身就是個信念。你大可以把這第二個念頭丟掉,並不比丟掉第一個念頭更難。
當你碰到自己的概念時,你絕不至於束手無策。用剛才那個比喻,你無疑會發現一些出乎你意料的家具。因此不要只顧著看入自己意識內室的中心,你必須緊記去防備那些我先前提到的你“視而不見”的東西,那些明明可以“抓得到”,卻又象是實相的一部份的東西。
信念群的組織是以一種極具特性卻又非常個人性的方式構成,因此在各種不同的組合裏,你會發現有種模式存在,而你可以根據一個找到另一個。
比如說,“做一個負責的母親(父親)”這個概念,很容易就把你導向與責任有關的其他心靈結構去,因此你按照那個概念的價值觀來決定接納那些資料。你也許甚至會認為,除了由作父母的立場外,由其他立場來看任何一個情況都是錯的。
因此,對“罪惡感”所抱的信念,會象水泥一樣指導其他相似的核心信念凝聚在一起,而加強它們的力量。你必須了解,這些信念並不是死的概念,在你心裏象是破 壞後的破片一樣。它們是心靈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它們是活生生的。它們象細胞一樣群聚在一起,保護它們自己的實效性和本色。
象征地說,你們以類似的觀念去餵養它們。因而,當你檢驗這種信念中的任一個時,你顯然就威脅到這結構物的整體性;因此你有方法可以插入新的支柱,可以這樣說——來支撐你度過難關。當你檢查這整個核心信念的基礎時,它並不一定必然得整個崩垮在你身上。
你的內在部份,用那些你本來一直就有的能力,透過你自己這個存在的萬花筒來詮釋這資訊,用你自己的最佳部分,於是制作出穿著新衣的璀璨真理——但這新衣除了你自己之外沒人能給它。
這個真理是一個由外而來,送給你的東西,但它的原創性和獨特性卻是由你自己的內在部份所提供的,你那個內在部份到如今可能與你的有意識的自己離得這麽遠了,以致它看起來是與你分開的。
你自己的意識的確有“各種不同的層面”,而它們在完全不同的環境裏運作,好比說,那些非物質性的環境。因此,在你裏面的一些層面,它們知道許多其他各種的資訊,這些資訊是你現在有意識的層面得不到的…
那麽,請等我們一下……在 你的主觀生活中,想象也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賦予你的信念活動力。你的信念能被轉成實質的經驗,是因為有各種驅動媒介的幫忙,而“想象”是其 中之一。因此之故,你對概念和想象之間相互關系的了解,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要驅逐不適當的信念,而建立起新的,你就必須學會去用你的想象力,把“觀念”在 心中移進移出。然後,想象力的正確運用,就可以把概念推送到你們所想要的方向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