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個人的眼睛,是長期情緒度很好的線索

作家相片: Sunnie LeiSunnie Lei


一個人的眼睛,是長期情緒度很好的線索 | 情緒等級表
  • 冷漠無助的人視線會定在一個物體上,一連幾分鐘都不動。只不過他根本沒在看。

  • 悲傷,這個人的目光會「向下垂視」。

  • 害怕,一個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他無法直視你。

  • 憤怒區間的較低處,他會故意把目光從你身上移開

  • 憤怒區間再稍微高一點的話,他會直直看著你,但態度並不友善

  • 無聊的等級,眼睛又開始游移,但不會像害怕時那麼慌亂, 他也不會刻意不看你, 而會把你包含在他所看的事物之內

 

當你第一次見到人時,你知道如何解讀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嗎?有句老話:“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聽起來有點熟?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人們的眼睛行為來了解他們的很多信息;特別是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隱藏的情緒。


眼神接觸


是一種巨大的建立融洽關係的姿態,可以促進多巴胺,保持更多的眼神接觸而不是更少的眼神接觸通常是個好主意。我發現現在人們沒有足夠的眼神交流!我們的目光應該在 60-70% 的時間內相遇,以建立良好的融洽關係。


相互凝視可以增加對他人的愛和感情,這就是為什麼經過科學證明的 深層問題表明相互凝視是建立關係不可或缺的一步。


 

用眼神來描述一個人的句子幾乎隨處可見,比如說,在我們的印像中,「眼神呆滯」似乎就可以用來暗示一個人「不夠聰明」、「有些木訥」,或是正在經歷負面情緒。

  • 眼神會暴露個人特質 眼神會輕易暴露我們的個人特質。心理學家 Jari Hietanen(2015) 認為,人們對於「眼神交流」的自我意識在 2~3 歲就已經開始了。換句話說,在我們還無法用語言清晰地表達自我的時候,眼神可能就已經暴露了我們的氣質特徵。

  • 對方看你的眼神透露了對你的想法 作為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的「非語言信號」(non-verbal signal),眼神也暴露了很多人際關係中的信息。

 
  • 你的眼神暴露你被(性)吸引 眼神與「吸引」及親密關係息息相關。 一方面,特定的眼神會幫助人們增加自身的(性)吸引力。在速配約會/相親實驗中安排「相互凝視」的環節,被證明有助於雙方好感度的增加(Rubin,1970)。除此之外,瞳孔微微放大還會讓人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當我們遇到對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時,我們會「控制不住」地希望與對方進行更多的眼神交流,比如長久的凝視對方的眼睛(這也被認為是在鼓勵對方給自己更多眼神互動的反饋)。 不僅如此,當我們遇到對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時,會有「被喚起」(aroused)、興奮的感覺,我們的瞳孔此時會不自覺的放大(Furnham,2007)。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吸引是「一見鍾情」還是「見色起意」,也會被眼神出賣。

那些想愛你的人會去「尋找」你的眼睛,並長久的凝視你的臉, 而那些想「上」你的人,則會傾向於凝視你的身體。
 

「凝視」和「觀看」最大的差別在於,觀看是來自於主體;凝視則來自於被觀看的客體。

也就是當「我」(主體)看著「他」(客體),其實「他」正在凝視著「我」,只是「我」不知道罷了。


眼神會透露更多人際交往中的關係與態度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眼神會實時暴露我們當下的關係與狀態。比如,當人們處在爭吵或較量中時,強勢的一方會更多的看向對方的眼睛,以宣示自己的「支配權」,同時,直接的凝視(direct gaze)暗示了「威脅」的態度,而主動切斷這種直接凝視或主動轉移眼神,則暗示了「威脅」的解除或和解的開始(Furnham,2007)。可以說,在爭吵等情境中,眼神所能顯示出的態度信息絲毫不比語言少


不僅如此,除了「看人方式」,眼神投向的位置也會反映出雙方的關係與態度。


研究人類行為學的作者Vanessa Van Edwards在她的著作《捕獲人心的科學》(Captivate: The Science ofSucceeding with People)中介紹了三種不同的凝視,它們分別暗示了三種不同的關係態度。


社交凝視(Social Gazing):凝視雙眼與嘴巴的三角區域。這是沒有攻擊性的,給人以「舒適」「親和」感覺的凝視。


親密凝視(Intimate Gazing):與關係親密(或想要發展進一步親密關係)的人之間的眼神凝視,這個凝視包含了從眼睛「劃向」嘴唇以及嘴部以下(身體)區域。


更具「較量感」的凝視(Power Gazing):凝視雙眼與額頭的三角區,這個區域迴避了任何顯示「親密」的部分。常常出現在一些具有「較量感」的時刻。

 

我們對眼神交流模式的習得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如果照料者沒有給予嬰兒正確的眼神交流示範,比如總是轉移眼神、切斷眼神交流等,嬰兒在長大後便很難與人保持正常的眼神交流。


讓我們的孩子在友善的環境中成長,他會更懂得同理別人,懂得安慰別人,懂得用笑容,來取代抱怨和生氣。


嬰兒或小小孩,他們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需要,當他們想睡睡不著,肚子餓,冷了熱了,害怕或不舒服,都只能用哭來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這樣的嬰兒,只是我們往往都忘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轉移眼神」是一個過於籠統的印象,人們可能會因為害羞、尷尬、慚愧或是承受巨大的社交焦慮壓力等各種原因,去轉移眼神或切斷眼神交流。

 





23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