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電視劇或電影裡面的母親形象,多數是對子女充滿了無盡的愛與想念,而每到母親節、父親節的時候,媒體更充滿了對母愛父愛的歌頌…
這些讓大家情不自禁想去感受與營造的氛圍,其實是反映著大多數人內心,非常期待被一種全然的愛呵護著。
可是人世間大部分的家庭關係,真正的狀況其實不是如此的,但不是如此也並不是不對的,反而是非常地正常。
因為父母跟子女,以及大部分人吸引來的婚姻,本來就是「功課」的關係;所謂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正是因為人間少有,才被標舉出來的烏托邦,事實是,傷人最深的人生事件,往往都發生在家庭。
那麼你要如何走出家庭帶給你的傷痛?關鍵是你必須瞭解地球這個輪迴教室,有一個「旋轉的DNA法則」:你愈要的東西,你就愈要不到。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開心地「回家」,反而你要先懂得怎麼樣去「出家」,透過這個DNA似的反轉,你才能真正找到方法去跟家人相處。
現代接觸修行或靈性的人,動不動就想要「開悟」,可是若是你連出家都出不了,談何開悟?「開悟」是很多能力的累積才有的,而這裡面的基礎就是「出家」。
「出家」的定義是什麼?就是「你能夠看到家人之間彼此的拉扯,以及其中的因果關係,然後,你能夠重新選擇去愛自己!」所謂的「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你不再在家庭關係中去助長自己或親人的自我,你能離開這種自我與自我之間的糾纏,選擇真正清明的愛去做事。
所以「出家」當然不是剃了頭,不住家裡去住在廟裡。「出家」是指在你的人生中,你可以不被狹義的「家庭觀念」束縛,能看待自己與家人,為一個完全獨立的靈魂(如果你真的能夠回歸到清明的愛去看的話,其實地球上每個人都是你的家人,只是血緣上的家人,跟你比較有近距離的互動而已)。
這不是叫大家不尊重權利義務,然後自私自利去生活,而是能夠看到家庭裡面其實有很多的互相牽制、控制,只是以愛之名所包裝的自私,你要從這種結構裡面脫離出來,不要為了這種東西而活,否則你的受傷就永遠不會好。
所謂家庭裡面的「互相牽制和控制」具體指的是什麼呢?例如很多人其實是因為自己的不安全感,害怕自己失去什麼,或是面子上的虛榮,就去限制家人不可以怎麼做、或應該要怎麼做…可是卻讓那個人被拉住而無法成長、無法去開創並成為自己。
又例如有一些父母的觀念其實已經相當老舊,不適合這個世代了,當他們的教育跟下一代實際的生活產生衝突時,他們卻只想證明自己的觀念是對的,硬逼著孩子就範;如果你睜開眼睛認真去看,以上這些父母,對自己的小孩並不是真的有愛,他們的靈魂還處在比較動物本能的「自我延續、領地擴張」階段,把下一代當作自己的資產(自我的延續),或是人生翻盤的寄託(希望自己的未來能夠更風光),所以會對小孩做出種種控制和安排。
為什麼很多孩子對於父母的愛,會終其一生感到非常困惑與痛苦呢?因為做孩子的人是這麼想的:我確實看到父母親從小到大為我傾注了許多心力,所以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是非常愛我的,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麼很多時候當我知道做什麼事會讓我快樂,他們卻總是不願去瞭解?甚至會阻止?
答案是這樣的:因為你的父母愛的是「他們的孩子」,而不是「你」。(因為很重要所以請唸三遍)
其實他們從來不知道「你是誰」,他們愛「他們的孩子」,而因為「你」剛好是他們的孩子,所以就你得到很多很多照顧,於是你就誤以為他們愛的是「你」。
而且這種「愛」,其實愛的也還是他們自己,不真的是孩子。這個意思是說,這個世界上有好大比例的男人與女人,他們生養孩子的主要動力,是屬於動物層級的「自我延續與自我擴展」的慾望,他們是比較不懂得「愛」的,這是他們靈魂現階段的發展層次,沒有對或錯。
所以他們生養小孩最主要的潛意識目的,是想要小孩能夠帶給他們,他們想要的未來。因此你才會對這份被形容為「偉大的親情」感覺困惑,因為它具有很讓人受傷的「切割性」:當你表現出他們要的,他們會非常愛你;當你的身上有他們不想要的,他們就會拒絕去正視,甚或極力想從你身上切割掉。
所以這造成你極大的困惑與痛苦,因為你是一個整體,你沒有辦法被切割,就好像有人說他們愛你,卻又說不愛你身上的某一隻手、或某一隻腳,那麼你該怎麼辦呢?當他們拒絕去瞭解或承認你的那隻手或腳的需要,試圖綁住它們的伸展,你就會非常痛苦,所以你會在一瞬間,知道這不是愛;可是你的父母又會對你身上其他的手和腳非常呵護、非常照顧,所以你又覺得他們很愛你,你就在這裡面不斷地感到矛盾和痛苦。
如果你的父母親讓你愛的非常痛苦,那麼當你瞭解上面的這段話,你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清楚,你會終於清楚事情為什麼是這樣。但是你不能跑去告訴你的父母親這些,因為他們沒有辦法、也不敢去聽懂,他們會說:「我愛我的孩子,就等於我愛你,我不知道這有什麼分別?」
其實從「自我延續與擴展」的這種意圖,所產生的對另一個個體生命的「在乎」與「養育」,它並不是愛;真正的愛,是願意正視對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然後還願意為他奉獻,讓他能開展出他自己想要開展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愛。
可是再次強調,這沒有對與錯,因為愛並不是一種道德規範,它只是一種生命更廣闊的層次;有很多靈魂還沒有走到這個層次,他也生養小孩,他也以為自己這樣是愛,只是如此而已。
然而並不是只有父母會讓小孩痛苦,反過來,也有些父母一直被小孩予取予求,不想要溺愛孩子卻無法拒絕,被孩子的不成熟擺佈著、威脅著,這也是另一種「無法出家」的痛!這些無法出家所形成的「家」,就會變成像「世間情」那種八點檔連續裡面演的家庭,處處充滿錯誤與荒謬的發展。
所以「出家」不只是小孩可以離開父母,父母也同樣可以離開小孩的。例如後者,父母可以讓小孩去獨立和負責,讓他到社會上去碰撞和歷練,這樣他才能夠真正的成熟,走向比較健康的發展路徑,而這個健康的路徑,才能夠讓他對很多事情,產生感謝、反省和奉獻。
有人問:「為什麼家人之間會這樣子相互控制呢?」
歸根結底,這跟「家人」沒有關係,而是人性的本然—人性就不是神性。投生在地球的人的意識層級,就是比較「為自己的」。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引導家人活得開闊一些、更有愛一些,那當然很好,但如果家人無法認同你,你就必須去走自己的路,不能被對方影響,否則你不僅會陷入痛苦,也會在不知不覺變成同樣的人了。
而當你走了自己的路,活得很好的時候,你可以用你的體會像光一樣為他們照亮他們的思想,幫助他們去整理、反省,但你不會捨棄你健康的軌道,糾結在他們的「想要」裡面,這就是走在「出家」的路上。
靈修圈談「覺醒」的時候,你需要知道的是:本文所定義的「出家」,其實是覺醒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若你能在家庭裡面真正去看到「人性的真相」,這在修行上才會是跨度很大的一階(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小開悟)。而當你的人生智慧,真正走到「已然出家」的階段,你會完全離開「討愛」的「悲」,開展出真正對家人的「慈」,那麼甚至你對生死與無常都會無懼的!
因為你會知道每個靈魂其實都有自己該做的功課,也都可以去創造自己的福份,你的心會是充滿祝福與等待,而不會淪落於負面的擔憂牽掛。
所以當你「出家」了,你可能還是住在家裡,可能還是在跟家人相處,可是你會有一種清楚,知道什麼東西應該維繫、什麼東西應該脫鉤,你就會做出有愛的決定。例如不該做的事,不會因為家人想要所以你就去做了,也不會為了滿足他們不成熟的要求,就去犧牲了自己或其他人。
但是你在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圓熟,瞭解「說清楚講明白」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間如何拿捏的藝術。如此你們之間的關係將會重新排列組合,而這個新的組合才會是更健康的,你也會很欣慰地發現,你能夠真心的給予家人「愛與祝福」,不再有怨懟了。
所謂的「愛與祝福」,就是「等待」、「慈悲」的意思。
所以並不是到山上去修行,或是到廟宇裡面跟家人隔離,才叫做「出家」。真正的「出家」,是你能夠在家庭關係裡面,透過「清楚」與「瞭解」,脫離彼此因為不安全感、匱乏感、自我的貪欲,而想要互相牽制、控制的那些「鉤子」。如果你能夠脫離這些「鉤子」,那你才是「出家」了。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內在小孩」這個詞,雖然它有好幾種詮釋,但其中比較主要的詮釋之一,是說成人的內心,其實還住著一個脆弱的、渴望被愛的孩子。雖然近年來「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樣的概念,觸動了許許多多顆受傷的心,但是在「擁抱之後」,要怎麼真正「療癒」內在小孩所受的傷呢?其實答案也是:你必須要「出家」。
為什麼社會的集體意識,一直喜歡歌頌「無私的母愛」、「偉大的父愛」呢?這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即便身體長大了,內心深處卻仍然一直在跟父母親「討愛」的緣故。因為我們出生成為一個身體的時候,離開了對合一的知覺,感受到了孤單與渺小,所以我們就潛意識地,把對「完全的愛與安全」的寄託,期待在我們的父母親身上,無法接受父母親也是平凡的人,其實也會有例如偏心某個孩子、或莫名討厭某個小孩的狀況,其實這些根本是很正常的。
如果一個人持續向父母親討愛,這些為了討愛而去做的一切,反過來就會讓自己過得很辛苦,而且你可以去觀察:愈用力想去討好父母親的那個孩子,反而愈得不到愛。
在「都可以,就是大覺醒」一書中,高靈曾經揭示一個法則:人生中你愈想要的,就會愈得不到。所以這本書的封面有一個「DNA」圖形,它告訴你人世間的功課很弔詭,你愈要往某個方向求,就愈會旋轉到相反的方向去。
如果有人能意識到人生有這個現象的話,請用這個感覺去留意你的生活,你會在裡面漸漸看清很多假象、瞭解很多事情,也會自動知道怎麼去平衡你的生活才對,那你就會慢慢從人世間的很多「鉤子」中脫離了。那麼如果你再修下去,恭喜你!你這輩子就很可能會有很大的開悟。
這些「鉤子」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所謂的「人情」,或是「人類彼此給彼此的一種虛幻的想像的空間」,這些都是虛的、不實的東西。不過這個題目談起來很大,今天就不申論了,要再回到「療癒內在小孩」與「出家」之間的關係來談。
「內在小孩」就是一直想要別人給他這種烏托邦式的愛,因為他渴望躲回到最單純無憂的狀態,但父母親也只不過是兩個平凡的男女,更不用說社會也只不過是一堆平凡男女頻頻犯錯的場域,所以,誰能通得過你的「真愛考核」呢?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你才有機會幫助這個容易受傷的內在小孩,真正地長大。
而真正長大的人,會變得能去愛人。
父母本來就不是一定會愛小孩的,因為父母也就是一男一女,做了那檔事之後有了孩子;大部分男女有了孩子,就會按照社會灌輸在自己腦中的應該,去教養小孩。如果父母彼此之間是真的有愛,那他們就會用對彼此的那份真愛去愛孩子,這當然就很好。
然而,雖然這是大家心裡面最想要的情況,但實際是:大部分的男女也是因為種種條件的吸引與衡量,才結合成為夫妻的,他們進入婚姻的契機其實不是因為真愛,而是因為覺得可以互惠,對彼此的人生都有利。所以人類社會中,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女性其實是為了想要讓男方能夠安定,而(下鉤)覺得生個小孩比較好的!
以這樣的心態去生小孩,男方潛意識會想逃,女方就更會利用小孩去抓住男方,這是最傳統的家庭劇碼。所以其實,高靈說,百分之八十的父母親都不是真正「愛」小孩的,他們真正愛的是自己,以及「生養下一代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的附加價值」。願意看清楚這個真相很不容易,但唯有看清楚的人才能脫鉤。
家庭關係的真相就是:人其實還是在裡面為自己活著,只是因為有著經年累月相處的親近感、緊密的互惠關係、以及以生物基因為基礎的「自我延續」的欲望,所以看起來牽絆特別的深。
什麼是「為自己活著」呢?例如有很多父母有著自己想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事,就希望下一代能夠去實現,即使造成了下一代的痛苦,也在所不惜(會說他們用這麼多資源栽培你,你應該珍惜);也有一些父母因為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去發展,後來甚至過得比他們好的時候,他們還會嫉妒、更加排斥這個孩子。
所以從古到今,小孩如果比較聰慧,有自己的想法,反而父母會比較不愛他,而去喜歡那個比較聽話、比較乖順的孩子,這跟我們現在所謂的「政治」是沒什麼兩樣的。還有些父母以前家境不好,後來小孩子努力有成就了,他們不但不加倍疼愛他,反而變成用貪念去不斷索取,不斷地嫌孩子對自己不夠孝敬。以上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因為父母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建立家庭系統的。
只是因為你們彼此有血緣的關係,所以會有一種莫名的「信任」;這是因為彼此在生物基因上比較相近、是熟悉而有親近感的。然而,你卻一而再地,在家庭關係中受傷受挫,因為這樣而終於看清真相的人就會感觸到:我們的軀殼如此相像,為何彼此的靈魂卻那麼遙遠?
而相反的,有些人沒有血緣關係,甚至差異性那麼大,卻反而能夠成為真正能互相奉獻、互相支持的靈魂伴侶?
可是面對你覺得「最親」的人,你的內心真的很不希望「真的是這個樣子」,所以你也很難會想要去看清真相。其實,靈魂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很孤單地來作自己的功課的,大多數人只有在最後一刻,離開身體那一剎那的那個「開悟」(進入全知意識時),才能看清今天所講的這些事情(因為你會完全知道每個你認識的人對你的真正心態)。
可是當你在死後的那一刻看到真相時,因為你並沒有準備好用愛去接納這些真相,所以你就會再一次到地球上來重生,再來面對一次相同的功課。
所以「內在小孩」必須要長大,否則你將會一直搞不清楚狀況,而在這個無明裡面重複地受傷、受苦。「內在小孩」其實是一個一直在「要」、在「追尋烏托邦」的狀態(不是自己願意去創造烏托邦),但如此你將一輩子追尋不到,為什麼?因為你並沒有想要成為一個「大人」,你並沒有想要從「怕不被愛」的恐懼裡面跳脫出來。
很多人覺得內在小孩是很純真、無邪的,但你可以去看,它同時也是一個隨時可以被驚嚇到的意識;可是真正成就自己生命修行的大師,他們也會變得像小孩子那樣純真,然而那個純真卻是成熟、盈滿的。
所謂成熟,就是在面對別人的「沒有愛」時,你是慈愛的,你依然能做你自己而不會受傷,所以你能沒有期待的心生祝福,去「等待」對方的成熟之日。
而所謂「神性」,就是「因為成熟,才能活得像個孩子般的燦爛」。
讓「內在小孩」真正地長大成熟,脫離「家庭的鉤子」,這也就是所謂的「出家」。當你已經如此,倘若你有下一代,你就會有能力用健康的方式去愛他們,協助他們完成獨立的自己,去做他們自己在地球上的功課。
這不是什麼「大愛」!這一切都是很空性、很自在的,因為你已經都清楚了,你不會被那些鉤子勾住而有很多很多的「必須要」,所以對你而言,就只是自然而然地這樣對待下一代(包括任何人)而已。而以「脫離輪迴」來說,你就已經完成了很重要、很關鍵的人生功課了。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