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章-社會影響如何破壞群體效應的智慧
將社會群體的平均判斷與個人的判斷進行比較時,社會群體可以非常聰明和知識淵博。一個群體的中位數估計值可能比專家的估計值更準確。
儘管群體最初是“明智的”,但對他人估計的了解縮小了意見的多樣性,以至於它以三種不同的方式破壞了群體效應的智慧。“社會影響效應”減少了人群的多樣性,但並未改善其集體錯誤。
如果單個估計值的集合接近真實值,我們將稱其為“明智”的聚合度量,即使單個估計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的。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估計可能與事實相去甚遠,而其匯總卻接近事實。如果個人的估計誤差很大但沒有偏見,以至於它們相互抵消,那麼群體效應的智慧就會起作用。因此,眾多決策者的異質性產生了比單行或專家決策者的估計更準確的總體估計。
人群效應的智慧是一種統計現象,而不是社會心理效應,因為它是基於個人估計的數學聚合。然而,社會影響在個人決策中發揮作用並影響個人估計。因此,社會影響力也會對統計總量和由此產生的各個人群的集體智慧產生影響。由於人類群體成員之間的社會影響可能會引發個人修改他們的估計,它可能對社會群體效應的統計智慧產生重大影響。
儘管有來自社會心理學的證據表明,人類傾向於根據他人的觀點調整自己的觀點,從而逐漸趨同於共識 ,但許多現有研究存在兩個缺陷。首先,對於沒有明確定義的正確答案的問題,通常會研究共識形成。典型的例子是對墮胎、核能、反恐戰爭或選舉投票的態度。
有人生來就(善於)統治,有人生來就(習慣)被統治。(然而)誰都不是由於本性決定一生都要當礦工,當磨坊工或者公交車售票員。人人都有從事若干不同種類活動的願望。你只要看看工人在空閒時候幹些什麼就明白這點了。
馬克思的可能實現:無條件基本收入 無產階級社另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幫助個人自我實現」,因此「會提供免費食物、衣服、教育」,讓工人不必為了生計發愁,得以在多餘時間,去做他們想要的工作與活動。
人在滿足基本需求後,應該開始能過上他想要的人生、進行自我實現。而不是繼續永無止境的勞動、勞動,追逐更多的利潤。
這個概念其實很像最近很紅的--「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指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且不做資格審查,每個成員(該國的國民、某地區的居民,或某團體組織的成員)皆可領取由政府或團體組織定期發給全體成員一定金額的金錢,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wiki
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的共產主義造成了許多浩劫與悲劇(雖然很多不是真正的共產社會,而是披著共產的獨裁主義社會)但不管如何,批評都應該是在閱讀、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批評可以,但再不理解的情況下,輕率的把某段歷史、思想和它的追隨者想的很愚蠢,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工廠、設備的產生原本為了讓人更幸福,殊不知,人類卻淪為工廠與設備的奴隸。
資本主義對意識形態的控制
資本主義不但在勞力上壓榨工人,
在精神上也控制著工人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阿圖塞(Louis Althusser)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就認為,國家有兩種系統,在幫助資本主義的運行:
壓制型的國家機器:像是警察、監獄、軍隊
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像是媒體、教育
其中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幫資本主義創造了很多的「好用工具」。
何謂意識形態?許多人覺得意識形態就是「特定的政治立場」或是「壞的偏見」,但其實意識形態(ideology)的意思單純是「個人對於自己與所處環境的想像關係」。不管這個「想像」是否是正確還是誇張,都可以算是一種意識形態。
我們很幸運的活在「相對」較好資本主義時代,但至所以會有現在相對好的勞動條件(工時限制、勞工保障…),都是長期抗爭的結果——「一個理想的社會,都是不停修正的結果。」
將唯物論的原理應用在物質上,使我們對地球和宇宙的科學知識大有長進,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許多實質上的改進。
可是,最嚴重的錯誤在於將相同的原理應用於人自己身上。事實上,也就是這個東西,成為我們現今的基本困擾來源。唯物主義的觀點,提供了許多錯誤方案來解決人們的問題,人們已處於物質充裕的迷惑狀態,但在精神及道德上卻匱乏不足。
若唯物論的影響再持續一個世紀,可推測出地球上將有一個受奴役的社會實在言不為過,在此,由一小群技術專家統治著一群嗑藥、不識字、而且充滿暴力的人民 - - 一個實際上是瘋人院的星球。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
Коментар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