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控制欲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
跟控制欲很強的人相處,會有很強的壓迫感、壓抑感和窒息感。你會覺得你的存在好像總是在面臨某種威脅,你不可以舒展的做自己,你的好壞對錯完全掌握在另一個人手裏。
在很多情況下,你會覺得你身上有很多問題,為了相處融洽或者有資格存在,你務必要解決自己的缺點。是的,什麽時候起,你成了一個問題頗多的人,而奇怪的是,對方似乎比你還焦慮的希望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對你的問題熟視無睹,對方就會很憤怒,認為你妨礙了他,影響了他,沒有滿足他。
只有當你對你的問題佷焦慮佷恐懼,對方似乎變的正常,當你變的很依賴對方,聽他的話,變的乖順無比時,對方會對你很滿意。只是久了,你或許會變的抑鬱。
面對一個控制狂,如何與其相處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不聽他的,表現出自己的意見,他會用各種手段威脅你、讓你充滿恐懼,甚至用感情綁架你,讓你深陷內疚,總之你感到很不安。但是假如你乖乖順從他的,你又會很壓抑,覺得自己完全被剝奪了意志,並且你不被得到尊重,你的真實的喜怒哀樂和感受沒人在意,甚至你變的膽怯、懦弱、膽小怕事。
你與控制欲過強的人相處中,體驗到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之所以體驗到這種感受,正是因為,這些控制欲過強的人,把他們內心回避的情感體驗扔到了你身上,比如恐懼、弱小、無力、膽怯和懦弱。
他們因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這部分,所以總是試圖往外扔到別人身上去處理這些問題。結果就造成了:用處理別人的問題來回避自己的問題,這樣一種適應環境的方式。這就是控制慾形成的環境背景。
人是如何變得愛如此操控的呢?控制欲過強的人內心是充滿衝突的,這種衝突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不接納自己的衝突;
一種是回避外界挑戰,提升自己的衝突。
1) 對自身不接納的沖突
一個人對自身的不接納往往來源於早年成長環境中,父母對自己的不接納,或者遭遇的某種創傷。這些痛苦的情緒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當事人不敢把它放出來去直面它,早年的他採用了回避的方式不去面對這種情緒,也就沒有發展出可以應對這些情緒的能力。
甚至當事人會嚴重否認自己人格中的這一面,不願去觸碰自己弱小、脆弱、無助的部分,竭力的證明自己是個強大、有力、正確和高高在上的人,來防禦自己潛意識裏的創傷。在所有的不接納下面埋藏著的是都是巨大的“恐懼”:恐懼自己被拋棄,恐懼自己不被愛,恐懼自己不好。
控制欲過強的人經常採用“否認”的防禦機制,去回避自己的這些問題,但是,他們又經常體驗到巨大的恐懼,俗稱沒有安全感。所以就會像抓稻草一樣抓住周圍的環境,希望外界環境或別人來讓他們擺脫這種不安感——證明他們強大、有力、有魅力、絕對正確等來穩定自己的內心。由此構成控制慾。一個控制狂的背後往往是因內心沒有安全感。
2)逃避外界挑戰、及提升自己
控制一旦形成習慣,逃避也自然會形成,這就導致,控制欲過強的人會使用很多的外歸因
來認知自己遭遇的事件。他們會固守住自己“我沒問題,我就是對的”“自我感覺”等良好的表象,很難去反思自己,從而也可能會讓自己的心智成長停滯不前。總之,任何一個在關系中都認為自己100%沒問題的人,都容易把關係的責任推給另一方,都極易形成控制慾。
雖然控制狂表面上看似乎威風凜凜,但一個人如果受控於控制模式,實際會嚴重阻礙自身的成長,
1)影響人對生命保持靈活彈性
2)控制欲過強的人容易體驗到更多的失控
3)控制欲過強容易引發焦慮
文字摘自實用心理學
隨著病毒的存在,我們有了更大的同理心,因此我們不得不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是一次世界同步。
Covid-19 打動了我們所有人–所有文化,所有時區和各行各業。免疫力是必然的。總的來說,我們與冠狀病毒作鬥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自然也許正在給我們一個來自自然的教訓,使我們能夠重新思考我們所謂的真理,改變我們的方式,重新設計我們的生活,工作,彼此互動以及重新定義。
以目前地球各國與區域的心智發展階段,就「控制欲」的意識焦點來說,可分為四種狀態,混沌、起始、建構、完成。「控制欲」是一種意識狀態的指標,當一個人其「控制欲」愈強,則顯示出其「自我建構」越是初期。
因為在「自我建構」的心智功能發展過程中,需要一再地加強與固化本身認定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自我認同」的意義賦予,然後才能逐漸完成這個心智功能。於是我們可以使用「控制欲強弱」來觀察心智發展的實際狀況。
以人類群體來說,目前尚有四種心智狀態同時存在與運作:
1. 混沌狀態,指的是「控制欲」尚未明顯出現的模糊狀態,這個階段並不會想要控制任何對象,其對現實的理解亦處於較小的範圍,比如說像是生活所需狀況比較匱乏的國家與區域。
2.起始狀態,當人們開始進入「建構自我」的意識狀態時,則會顯化出「控制欲」,但由於剛開始出現「控制欲」,所以在人群關係中,會有很明顯的「過度控制」的狀況,不斷的要去滿足填補這個控制欲望,以及霸權的思維模式,認定只有「越多控制」才能產生「秩序」,於是會產生「極權」政治制度。
不過這種所謂「極度控制」下所形成的秩序,事實上都是用「欲望壓抑」的方式來達成「有秩序」的目標,這是一種初階的秩序,存在著巨大的「群體心結」,所以任何的極權制度都會以「崩潰」做一個段落的結束,實屬必然的結果。
而這類狀態的國家區域在之前數量是很多的,不過現在的狀況有所改變,極權制度的國家地區正逐漸不斷的推向下一個「建構」的狀態。比如說很單一信仰、總是用武力來對待人民或其他地區、總是陷入戰亂的國家地區。
3.建構狀態,當心智功能有了最初的內在規則基礎之後,其單一信仰或武力解決的狀況就會減緩。
開始出現更多角度的思維方式,信仰開始會產生更多樣性,解決事情的方式也會產生更多模式,所以也會出現少量的民主思維。
像是大家熟知的中國、俄羅斯,其控制欲已經逐漸降低,但還是想要「控制全世界」。
若建構的狀況再進一步的話,就會出現更多民主與人權的思維,控制欲又減少了許多,其控制欲雖然仍然存在。
但是「控制全世界」的方式已經發展成更少武力與更多其他非武力的方式,像是以經濟或媒體來進行控制,比如說美國,而英國則更進了一步。
4.完成狀態,當控制欲逐漸轉弱,心智發展的過程亦即將完成,民主與共和的思維也轉趨穩固。此時「控制別人」的欲念幾乎已經解除,轉向「尊重他人、和諧相處」的思維模式。這種群體意識狀態會展現出高度穩定的民主制度,以「群體為先」的觀念成為普遍認知(加入社會主義的制度),「自私自利」已降至很低度的狀態。比如說許多北歐或德國、法國、瑞士等國家地區。
當然這也並非說是這些國家地區的人們,均是如此,意識狀態的分布總是有各種「比例」上的不同,這只是就該國家地區「大多數人」的意識狀態而論。這種分類方式也非是絕對,因為心智發展並非只有這幾種情形,像是日本就會是傾向建構與完成狀態之間。
所以這四種狀態之間仍然有中間狀態的存在。而目前整個人類心智發展的方向,很顯然的是走向「減少控制欲」的「群體化」趨勢在演進。不過這種控制欲的減少的趨勢,並非是「壓抑」而來的那種表面變化,而是內心實際意識焦點移轉所發生的現象。
要真正減少控制欲,就群體而言也同樣是需要「解除心結」與「提起勇氣」,以便「完成感受」的內心轉化過程。
文字摘自「意識/心靈/靈性」FB社團 - 【群體】 - 心智發展方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