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三元社會有機體」

banner

在歐語中,法是法律的意思同時也是正義的意思。正義或是道德,沒有豐盛的感情是無法培養起的內在衝動,幼童時的感情發展其實就是將來所有道德教育的基礎。

人智學的創始人施泰納對於社會有一套非常獨特的見解,那就是「社會有機體」,社會有機體的思想是施泰納從歌德以及一些浪漫派的歷史學家們學習而來,可以說是非常日耳曼民族性的思想觀,希特勒曾利用這樣的觀點,設計了一套「法西斯」國家的建國理念圖,也就是強調社會是一整個生命體的思考方式,而施泰納則針對這樣的思考方式,採取了和法西斯完全相反的立場,將其系統成一篇論文並在各大城市發表演說。

施泰納將社會有機體三元化,因此我們也稱他的社會思想為「三元社會組織」,何謂社會的三元化?將社會區別成精神生活、國家生活(或稱法治生活)以及經濟生活這三元,必須要將其區分的理由就是,沒有這三者的話,有機體也不可能存在,這三者分別擔負著有機體最基本、也是個別最獨特的機能作用。

(1915年,戰爭爆發後一年,就開始有人問史代納:歐洲已經打成這樣,有辦法收拾嗎?史代納說:戰爭當然會結束,無論如何,人類是沒有辦法長久自相殘殺,終究會有一股力量超越自相殘殺的力量。重點是這個力量是什麼?我們怎麼使世界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是問戰爭會不會結束。當時也有人問:我們如何重建戰後的歐洲?如何收拾殘局?史代納就提出「三元社會」。)

以人類來比喻的話,精神生活就是腦和神經系統,法治生活則為肺及心臟附近的區域,經濟生活就是代謝系統或是運動系統上,肺及心臟施泰納稱之為呼吸循環系統;動物及人類如果沒有以上這三種系統的存在,是無法以個體之姿生存於這個世界上,與此類同,無論是怎麼樣的社會,如果少了精神生活、國家或法治生活以及經濟生活這三樣可以獨自運作的機能的話,對於整體來說,有機體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事,而這也就是施泰納的社會論的基調。

 
banner

以人的立場來論述的話,腦和神經系統是自己和周遭環境的關係,擔任著如何從環境中迅速掌握狀況,並且正確地發出指令等職責,動物越是處在未發展的階段,越是對發出指令一事陷入暗黑意識中,而越是高等的動物,越是能將把握狀況發出指令等運作意識化,尤其必須要能在整體狀況的中樞把握狀況作出指令,人類則更需要清楚地意識到這樣的運作。

一言以蔽之,「認知」即為腦和神經系統的運作作用,這部分對於社會生活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素,社會機能能否正常運作或是機能癱瘓,哪一個環節產生了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必須通過整體來把握的狀態,如果喪失了這樣的把握機能,那麼社會將朝混沌的方向行進,因此我們必須要擁有精神生活,這些認知或是情報的接收以及發出指令等作業所需要的能量,腦和神經系統無法從自己的內部生成,而是必須要仰賴其他的生體部分取得所需的能量,也就是其他途徑的能量供給源是必須的。

人類攝取營養後經由代謝系統進行排泄,攝取所需的營養後在我們體內將各器官所需的養份分配,不需要的部分則予與排泄,這樣的作業在社會中同樣需要,這就是代謝、運動系統所對應的經濟生活所掌管的領域,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能量分配的方式及手段是否正當地執行,擔任這樣監視重責的即為國家的法律,人體內部所對應的部分就是胸部的循環呼吸系統。

如此一來,人類這個生物有機體和稱之為社會的有機體,基本上都是以同樣的機能在相互連結運作,這份連結是否充分地發揮作用,則關係到社會是否為健全理想的狀態或是生病的狀態。

 
banner

為了將這樣的想法徹底地實踐,施泰納還特別針對個別狀況,詳細地增加租稅制及市場機制等問題的分析,於是施泰納對於以上所提到的機能,又結合了三樣原理,分別是精神生活的自由、法治國家生活的平等、以及經濟生活的博愛

例如:平等,並不是精神生活或是經濟生活需要做到平等,而是以一屆市民在進行社會生活里的規則時,能否被全面性公平的對待,某些被選出的人在法律生活上如果擁有特權的話,單單就只是這一點而已,就足以使得無論是在精神或是經濟生活上受到強烈的衝擊,這樣一來社會就直接朝病態發展而去,因此法的平等原理,必須要徹底性地實踐及守護,如果一旦發現有無法遵守的狀況,那麼精神生活應當要儘速地把握並堅固地控制住其發展的狀況。

精神生活的自由,正好就像是腦或是脊椎神經無法掌握到肺、心臟或是代謝運動系統的運作,因此無法適當地做出妥當的指令般,社會中亦同,精神生活無法自由地獲取正確的情報,因此也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是一樣的,基於此,情報能否百分之百的公開和無論在任何場合及狀況之下,精神生活都能夠不須被外在的規制給限定,這個原則是精神生活能否達到自由最重要的部分。外在的規制所指的就是,國家的法律及經濟這兩者,唯有達到這個標準,精神生活的自由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意義。

經濟生活的博愛,其實現在社會已在某些部分實現了其中的精神,原本「信用」和「博愛」就是不可分割的,現今國際化的經濟分野之下,企業如果不發揮某些部分的博愛精神的話,基本上是無法立足於國際化的商場競爭之中,例如對後進國家的援助即為一例。

關於這些問題,施泰納非常有趣地為我們解釋到,精神生活是教育中的思考,法治生活則為感情,經濟生活就是意志,當孩子在接受教育時,如果沒能好好地將這三元思想傳達給孩子們的話,將來出了社會之後,孩子們也無法擁有正確的社會觀,尤其是第二個第七年,孩子正在豐富的感情成長期時,這時沒有好好地培養出孩子豐碩的感情的話,將來成人時經營自己的社會生活時,基本上這樣的孩子將無法重視社會的規範,正義感即為平等原則的感覺之一,在歐語中,法是法律的意思同時也是正義的意思。正義或是道德,沒有豐盛的感情是無法培養起的內在衝動,小學時的感情發展其實就是將來所有道德教育的基礎。

 
banner

史代納提出「三元社會」是希望帶給當時的人對未來的期待。對未來的期待怎麼會跑出「三元社會」?當然也是跟人智學分不開的:人是由三元性組成:頭(思考)、胸(情感)、四肢(意志),史代納把人與人類生活的社會類比在一起,所以會得出「三元社會」,與人智學的途徑是有關的

這樣的類比並不是史代納特有,柏拉圖提出理想國時,也把一個國家比喻成一個人,哲學家就是頭,有思考特質的人來當國家領導人,可以比較客觀的面對問題,這樣比較好。所以把國家類比為人並不是史代納所創始,包括黑格爾在講「利維坦」時,也是把國家比喻為人。

史代納比較創新的是,把國家類比為人時,並不是一般物質化的人,而是從靈性科學角度所看到的整體圖像的人,他說以人有頭(思考)、胸(情感)、四肢(意志)這樣的基本結構,去看社會狀態時,就比較容易看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所以所有學問必須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從「人」作為起點,認識之後再推擴到社會、推擴到宇宙。

 

史代納在1918年大戰未結束前,就做了預言:如果我們完全循著物質主義的路線走,歐洲將會分裂。最後歐洲分裂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方冷戰,資本主義V.S.共產主義。這件事情在發生的30年前,史代納就已經預言,如果我們這樣走,最後就會怎樣。大家就問史代納:那你有什麼好妙計嗎?他就開始提出三元社會的理念。

史代納在大戰未打完前,就講所謂的民族自由應該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歐洲的民族自由(戰前就已經開始有此思潮)也影響後來的中國留學生及孫文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我們應該以「個人自由」為前提,當我們能用心保障個人自由時,那不論屬於哪一國家哪一民族,就不會受到不平等待遇,也就不會有抱怨,即使這個國家由不同民族組成。

 
banner

史代納為什麼要用三元社會來含括人智學的很多面向?因為他在戰爭時深刻的體會到:人,是不能脫離社會的,不可能在一個奴役、不平等的社會下有自由的人,如果要保障個人的自由,就得想辦法把社會的階級、不平等或遇到的困難解決,如果這件事不解決,個人的自由是沒辦法實現的,所以個人也就沒辦法自由的去選擇他想達成的天命。

綜觀人智學的發展:頭七年,主要是發展思考(是頭,thinking),接下來用藝術的方式呈現靈性世界的知識,是情感階段(身體,feeling),1919年後,最主要發展意志部分(四肢,willing),也就是如何把人智學落實到實際社會生活中。

所以人智學不只是一種想法,也不只是一種藝術呈現,而是可以實際運用在社會中,對人類文明產生貢獻。史代納曾經講:為什麼人智學要經過這麼多年後才能發展到這裡?不是他不願意告訴大家後面的這些內容,包括在柏林勞工學院時,他很想對大家講靈性的內容,但大家沒興趣;在神智學會時也想講經濟,但他們也沒興趣,所以對他理論有興趣的人是侷限在某個特定範圍,他也就沒辦法整合及推廣,直到世界大戰爆發,在這樣的氛圍下,他開始談歐洲的歷史、人心的變化、宇宙的進化與現實歐洲的關係,才有機會出現有人問他說:戰後的重建該怎麼辦?他才提出三元社會。

 

資本主義經濟學是精神分裂經濟學

如果照現代資本資主義的說法,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當每個人都自私自利時,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然調控社會的需求,最後每個人都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是資本主義的基本假設,但觀察目前的狀況,可說這個假設完全失效!

因為所謂公開透明、完全競爭市場等這些前提條件,在真實世界中很難存在,總是有資訊不對稱、壟斷、不完全競爭的狀況。所以如果基於錯誤的前提假設而推論出的完美世界觀,那在真實世界是不會發生的。這也是史代納所批評的「過分抽象,不是基於現實狀況的思考」,其實是沒用的知識。

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學是一種精神分裂經濟學,現實生活中所謂的分工就是彼此「互助」,每個人都為別人工作;但資本主義經濟學家的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工作!實際上是在為別人工作,但想的是自私自利,那不是精神分裂?史代納說這種精神分裂的狀況,最後一定會出問題!

 
banner

史代納講的三元社會,是從最基礎的概念顛覆資本主義裡自由競爭的邏輯,因為那並不是社會生活經濟領域的真相,會造成人的精神分裂。所以必須點破假象,告訴大家:現代經濟生活的核心並不是競爭,而是分工合作,得要從這裡開始,才能解決經濟的問題。

 

孩子要知道的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不是意識形態的灌輸

史代納講三元社會,最終極的目標是「保障個人的自由」,一定要個人自由,才有團體的自由,才有全世界全人類的自由。在「個人自由」,他說:人民應該有選擇的權利,包括宗教、學校、文化,他都可以選擇他要的。當時史代納講了一段很有名的話,也不斷被人印證:如果你想把教育徹底的毀滅搞爛,就把它交給國家管。為什麼?因為國家是用控制、達到政府目的的概念來辦教育,近代國民義務教育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國家希望透過國民義務教育,訓練出有效率的勞工、優質的人民,以便增加國家競爭力。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三元社會的待遇,那美國、中國、台灣、日本、德國、法國……有什麼差別?如果全世界已經真正實踐三元社會,那所謂的國家主權、領土問題、民族主義的問題……就可以被解除,比方:開發出來的自然資源,是所有需要的人共享,就不會有某島嶼挖到石油,就被某國堅稱擁有該島嶼,以便擁有資源。

現代民族國家的問題是,政府用統治權去使大家服從,然後用各種方式,比方:課綱,讓所有人建立起一致的文化意識及認同,我告訴你中華文化是最好的、李白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你都不能說不是,這就是文化生活上的不自由,一旦不自由,就會引起抗衡。國家機器只要掌握教育系統、制定規則,就不會有真正的教改,因為所有的改革都要符合國家機器制定的規則,即使換個政黨執政也是一樣,只是洗腦的內容不同,並不是給你一個真正辦教育的自由。

 

了解世界真相,邁向三元社會


banner

當人的意識、人心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本質到達一定程度後,現在爭執的問題就不會再存在,這也就是史代納推行三元社會卡住後,就說我們來辦學校的原因。並不是給孩子洗腦相信人智學,而是多一些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真相的人,他們可以在未來發揮影響力,當有一天這樣的人數夠多時,就會越來越往三元社會的理想邁進。史代納當時不只從教育著手:政治生活組織政黨(三元社會推廣委員會),文化生活除了華德福學校還有人智學教會,經濟生活後來則成立控股公司,他是很有行動力的,三元社會需要各類組織實踐,就成立相關組織實踐,不是空想、理想家,是實際跳下去做的

 

參閱: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