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死亡」的禮物

已更新:2021年10月11日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


從相識、相愛到結合,每一對夫婦都希望白頭偕老。但人生卻往往未必如你所願。經歷配偶的死亡,在心理學研究中,乃被喻為人生中最大壓力的生命事件


如果說「死亡」的時間都是靈魂所選擇的,那麼丈夫的離去---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的關係所帶來理解和與"自己"邂逅的禮物。


自從丈夫過世,我一直在思索,神是在透過丈夫的死引導我做什麼?這個答案是我以後必須靠自己去尋找的。


療傷的日子,回顧我們的關係中的衝突和不悅,原來多少總是和原生家庭(女性是和父親)的連結有關:我們的下意識會複演和自己原生家庭的包袱的衝突模式;去除這些模式引起關係中的衝突,其餘多數都是和你共處的喜悅。

我以為愛少了,其實愛從來就沒離開過!

我以為我會恨你,但卻沒有絲毫的恨,只是感到失落,


我們與所愛之人會持續保有連結

死亡結束了一個生命,但並未結束一段關係。當您經歷了所有的悲傷階段,將會遇見一個異於以往的嶄新自我,比以前更加成熟,也吸收了更多智慧,而變得更有內涵。傷痛並不代表需要切斷與逝者的連結,反而能與他們持續保有連結,回憶滋養和溫暖我們的生命。


我們所愛之人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無法將自己與他們分開,他們會在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上,留下難以抹滅的標記。


一覺醒來失去摯愛,沒有機會說再見,也遺憾孩子從此失去父親。但人生還長,必須為了孩子堅強,也必須為了孩子堅強。

 

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實每個人都會害怕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世界不安、命運無常,卻不代表創傷只能帶來眼淚、無法帶來成長。與其把時間花在失落傷懷,不如把時間花在讓自己更強軔,「你可以哭、可以難過,但不要太久,因為時間不等人。」


我無法修復死亡 但可以練習好好活著

那些艱難、那些從根本上挑戰你、與你為敵的日子,會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最終定義你的,不只是你的成就,還包含你如何從困境中活下去


當挑戰來臨時能夠記得,牢繫於你們內心深處的學習和成長力。人的韌性,並不是生來只有一定的量。就像肌肉一樣,你可以鍛鍊它,在你需要時,汲取它。過程中,你會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你也可能因此發現最好的自己。

 

不只生命會結束,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等等,無論是什麼樣形式的關係,只要有開始就會有結束,當原本屬於我們的、有意義或個人所熟悉的東西被剝奪了,這樣的狀態就稱之為:「失落」。


而我們失去重要的人或物時,心中會出現的情緒則稱為:「悲傷」,悲傷是面對失落時會出現的正常反應,它可能會在個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文化層面造成影響,這些影響會隨著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脈絡而有所不同。


而「哀悼」則是我們面對悲傷的調適歷程,此歷程亦是因人而異的。

生命中的失落有很多種形式

  • 首先,在生命中一定會出現的,稱之為「必然的失落」,它是指伴隨著成長和發展,人們必然產生的失落,例如:斷奶對嬰兒所言,是被迫以另一種方式來獲得所需,即是一種失落。

  • 第二,是「失去所愛的人、或對自己有價值的人」,例如:喪親、分手、離婚、分居、轉學、搬家、畢業等等。

  • 第三,「自我狀態的失落」指失去身體器官或功能,例如:乳癌切除乳房、意外造成傷殘、流產等等。

  • 第四為「外在目標的失落」,諸如:失去財物、考試落榜、比賽失利等等;最後一個稱作「終極的失落」,指我們最終無可避免的,都需要面對死亡,例如癌末病人,已經面臨了最終死亡的失落。

由上述的介紹可知,失落指的不一定親人的逝世,失去戀人、失去獎杯、失去嗅覺、失去金錢等,都是一種失落。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前往放下的時候掙扎過,甚至說服自己最後可能都會好好的,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比誰都清楚,那些緊抓的,其實早就已經失去了,我們只是還接受不了而已。


有時候,堅持,是因為不想後悔,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堅持,反而會讓以後的自己更後悔。別再用「放手很難」來說服自己停留,因為,放手,從不簡單。


為你的失落與傷痛找到一個療癒的儀式

  • 也許是寫一封告別然後燒掉的信,

  • 也許是種一粒需要好好灌溉與照顧成長的種子,

  • 也許是進行一次徹底的敘說與放手。

  • 也許是將照片好好整理編輯一本屬於那一段歲月的故事。

  • 也許是好好清理你的房間與浴廁,象徵洗滌與重新開始。

為你的失落與哀傷, 尋找一個可以安息的方式。 無法安息的哀傷, 就像是冤魂鬼魅,總是三不五時的讓我們瞥見過去的陰影, 還有那些我們不想看見的難堪與破碎自己。

當你感覺,你和過去只是一個斷裂與遙遠的關係, 你不想回顧,不想談論,不想承認,不想看見, 那麼,過去,其實是不曾安息,只是成為你的禁忌區。

 

詩篇 67:5 「神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詩篇 146:9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

 

婚姻是依靠彼此的念力設定創造所經營維持下去的。「透過溝通,婚姻會逐漸茁壯。沒有溝通,就像一塊使船撞斷龍骨的暗礁。」


婚姻是念力設定的關係。這念力設定是指一個結論、一個決定或關於某件事的決心。當人們對婚姻停止念力設定時,婚姻便不復存在。那就是大多數婚姻所遇到的情況。」


在「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第357頁,寫到男女之愛有三種類型

  • 第一種可以以親和力法則解釋,是人類同胞彼此關懷的感情。

  • 第二種是性伴侶的選擇,也是配偶間真正磁鐵般的吸引力。

  • 第三種是強迫性的、只受偏差錯亂支配的「愛情」。

也許,在男女愛情傳奇故事中有第二種愛情;你若環顧周遭社會,一定也會發現許多幸福的配偶是以自然且充滿深情的欣賞為基礎


戴尼提把第三種愛情為「反應式心靈的契合」。兩個心靈在此交會,但這些心靈僅有人類最低等的計算程度,男人與女人因強迫性衝動而結合,在這樣的結合中他們只能找到悲哀與幻滅。


結婚前,他們只知道有一種無法抗拒的衝動,使他們必須在一起,也都感覺必須極度善待對方,於是他們結婚了,此後越來越多過往的疼痛(印痕)受到再刺激,直到最後兩人都病了,也許現在還有不快樂的孩子,使得事情更趨複雜,生活因此成為荒涼的廢墟。

  • 許許多多的婚姻都不是來自愛情,而是來自那蹩腳的替代品:(反應式心靈的契合)

人們習慣與具有類似反應式心靈的人結婚。這真是不幸,因為這種婚姻對雙方都有害。女方有一套特定的偏差錯亂,與男方的偏差錯亂吻合…

  • 《註》反應式心靈:細胞層次的心靈。此心靈並非「無意識」;它總是神智清醒–它是一個隱藏的、過去不為人知的心靈。

而「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每當有人過世——你所知道的人,你曾經愛過的人,曾經跟你在一起生活過的人,已經變成你存在的一部分的人——某種在你裏面的東西也死了,當然你會想念她,你會感覺到有一個真空,那是自然的,但是那個真空可以被轉化成一道門。死亡是達到神的一道門。


害怕死亡的人無法在睡覺中放鬆,因為睡覺是每天都發生的一種很小的死亡。

害怕死亡的人也害怕愛,因為在每一個性高潮當中自我會死掉;

一個害怕死亡的人將會害怕每一件事,他將會錯過每一件事。


如果你想要完整,那麼你也必須給予死亡公平的待遇。生命是很美的,而死亡也跟生命一樣美;生命有它本身的祝福。死亡也有它本身的祝福;生命中有很多花朵,死亡裏面也有很多花朵。


一切神所給你的東西,你都必須帶著深沉的感激來接受——甚至連死亡也是如此,你才能夠變得具有宗教性:對一切心存感激而接受;一切無條件地接受。 ~~ 奧修

 

4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