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比喻,人生就像演一齣戲,人們多半都非常的入戲,已經忘了這是在扮演這角色,脫不了戲中的情緒。但一個好的演員,在入戲的同時,還能脫離戲中的情緒,掌控自己的表演更為細膩。
一個好的演員,會藉演戲鍛鍊自己的掌控能力,因為,他看演戲是他的生涯事業,每一齣戲只是個過程,目的在練演技,突破自己,他的目的不在一齣戲上。有好的演技,很多戲都可以演。沒有好演技,又無法進步的人,常常是在等他能演的劇本,變成要劇本配合他的能力,所以他演戲時,常感到綁手綁腳,很難自在,因為技術不夠。
這就像一個「我執」很重的人,在生活中,都要別人配合他,要不然他就很痛苦,生活就很失意。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意念、情緒和心智的人,他比較不會堅持自己的「限制」,他以配合的方式進入每個情境,常常能讓別人和自己覺得很融洽愉快,很自在。
然而,很多人卻認為這是喪失自我的生活方式。一個人不是要活出自己來嗎?為何要配合他人?世事很多都屬於是似而非的。如果,用一群黑猩猩的社會生活方式來看,這麼的主張是對的,因為,最強悍的,最後成為猩猩群的王,擁有所有的母猩猩,還可以(必須)天天捶打別的公猩猩。
這結果,情緒上不都是活在性奮、憤怒、我的地盤、恐懼、占有的層面上嗎?這並不需要修行,因為這社會本來天天就是這麼的上演過活著(只是程度上小些而已),我們已經很在行了,只剩怨自己條件不夠好,成不了某種的猩猩王而已!
「我」是甚麼?要能活在動物本能之外,比較像人性,這關鍵在於,他要懂得「善護念」。也就是MCKS說的,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意念。
情緒和意念,並不是自己。它們只是自己的產物,就像一個工匠可以生產椅子、桌子,但這些東西不是工匠本人。工匠如果很執著符合他自己想法的椅子、桌子,他只能等待跟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來買他的桌椅,因為他不願依買者的喜好來生產桌椅。
等待知音是長遠、痛苦的一種煎熬,多數是失望收場,枉費一生。能以服務他人所需,他的生活目標是自己的技術和別人的幸福。所以他是自由、快樂的。
希望這比喻,能幫助理解,MCKS說的第一句話,一個人內在的聲音(意念和情緒)事實上是雜音,它們阻礙自己看見真正的本我。所以,當一個人傾聽內在的聲音時,絕大的機會都是圍繞著跟自己利益、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尊嚴、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懷疑、和自己的忌妒、自己的怨恨等有關的想法和情緒,這些就是我執的產物。都是圍繞著「自己」的中心團團轉,但這「自己」卻是阻擋一個人「看見自己」的最大一團黑霧。
那什麼是真正的自己?就像金剛經所用的否定法,當把甚麼不是自己都點出來時,剩下的就是你。「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個意思,當你不住在意念中、不住在情緒中、不住在思維中,不住在感覺中,不住在第三眼的世界中,不住在過去的記憶中,不住在未來的期望中。哪兒都不住,剩下的就是自己了。這時真實的本我才從迷霧中升起,於是找到。
內在的雜音阻止你認識真實的自己。管理你的意念和你的情緒!
--- 【金蓮經 - 冥想】蔡國瑞大師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