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十一世紀愛因斯坦」美譽的頂尖生物學家、幹細胞研究先驅的羅伯.蘭薩博士,與另外一位頂尖天文學家鮑伯.博曼合作撰寫這本「生命宇宙論」(Biocentrism),試圖為本世紀的人類在意識這個千年未解的謎團,提出一個嶄新的解說。
當然這是以西方科學為平台,並參考東方印度教、佛教的哲理,提出許多令人震撼的新觀點,企圖藉此生命優先於宇宙創作觀念,來完整解釋宇宙各種基本原理(很突破傳統唯物論機械識觀念)。
「生命宇宙論」認為必須以生命與意識為前提,才能建構了解宇宙的基礎;
所謂各式各樣物質是否真實存在?
如果人類沒有主觀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各樣的感知,這個物質世界對我們而言,除了只有「存在」以外還剩下什麼?
你以為「存在」的實相,其實是大腦或心智所創造的,換句話說,是你的心智轉動了宇宙,而這個有形的宇宙實際上是專為生命的活動而精細量身打造起來的。「是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其實就是佛法說的「一切法由心想生。」
科學家常常在思考:既然宇宙可以擁有任何特性,為什麼卻「碰巧」創造出擁有適合生命得以存在的特性?如果宇宙的誕生真的只是隨機的粒子碰撞而成?又隨機的自然碰撞過程怎麼可能創造出知覺(意識)?
就在本書「生命宇宙論」,恰好讓作者解答了這個千古謎題:是生命與意識先出現,然後再形塑出了這個宇宙!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一顆「次原子粒子」是固定不動的,它們與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尚未確定的機率。如同發明「黑洞」一詞的約翰.惠勒所說,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本書特別提示「時間和空間」並非真實的存在,是虛妄的(人類大腦頂葉一個區塊在處理時空的概念);這個宇宙的現象是你的大腦依照微型電路板程式(像DVD般)播放出來的!程式播放讓你的宇宙活起來,其實時間和空間都是奇特的無形存在,我們無法把它拿起來或放在某處。時間和空間都是神經元創造出來的主觀感受。
時間和空間,都需要生物觀察才得以存在,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和空間根本不存在。扮演觀察者的動物創造了現實,而不是現實創造了觀察者,只有能被感知的東西是真的,意識所在決定一切。199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物理學哥特教授(J. Richard Gott Ш)發表了宇宙弦(Cosmic String)理論後,平行宇宙(Parallel Cosmic) 的概念也開展了人類意識的新領域,哥特認為宇宙是應用「時間旅行」而誕生出來的,不是誕生於無,而是起源自某種東西(Something)。
這派理論認為時間不是線性的,而是種「時間圈圈」,每一圈大約5×10的負44秒,現代物理以數學來界定它是一種量子化單位,稱之為「時元」(Chronon),我們的世界是一格接著一格跳躍式的接起來;像我們看電影、電視時,我們腦部產生的影像就是由每秒30格以上獨立的畫面串接起來的;而此世界就是依著此時元,一區塊一區塊地展開出來的。
* chronon -(假設中的)時間子(大約是10的負24次方秒) A chronon is a proposed quantum of time, that is, a discrete and indivisible “unit” of time as part of a hypothesis that proposes that time is not continuous.
客觀的來說,過去、現在、未來必然是同等真實,以時間一維與空間三維,構成了一個四維的區塊,鋪展出外宇宙的全貌。最早於1930年代,愛因斯坦與羅森(Nathan Rosen)於普林斯頓共同合作發表「愛因斯坦—羅森橋」,這是初步提出黑洞能搭起兩個時空區域的溝通橋,這是今日蟲洞理論的開端。它是說空間像是大蘋果的表面,蟲在大蘋果從這邊表面鑚進去從另一面出來,像是蘋果表面的世界間另外有直接的通道,不必依照表面彎曲的走過去。
這本書中提到:作者認為意識是不死的,如果現實宇宙是我們自己意識的產物,這種意識真的可以被消滅嗎?如果「我」只是這副軀體,那麼我必然會死。如果「我」是我的意識、經驗與感官的總和,那麼我一定不會死!關於這個論點,版主是有另一個看法,由於本書作者是依照西方心理學(科學性)觀點來推論,對東方哲學中「意識」內涵的了解認知還很淺,所以才有「意識不死」這種看法。
意識的深層內涵在佛經中特別是《成唯識論》就解析的非常詳盡,泛稱這個我們習慣稱為意識的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等識),包括第七末那識它們是無法跨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只有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可稱為如來藏識)才「能受熏、能持種」這個色身的意識所作所為業記成藏識種子,並能執持每個人跨越累劫的身世記憶,通常具有宿命通的大修行者就能解密判讀。
「一切法由心想生。」是說由宇宙眾生個個如來藏具有堅固的法性,而當眾生如來藏依眾緣匯聚起來之際,藉由眾業、別業的妄想,依緣起現行就可以一時變生出十法界一切器世間,然後讓一切器世間依著識種流注間斷而剎那生滅著,但一切眾生皆錯以為自己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面。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佛教中實證的聖教,也是《華嚴經》中明載而可以實證的法界實相。唯心者,三界一切境界、一切諸法唯是一心所成就,即是每一個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不是意識心。唯識者,即是人類各各都具足的八識心王—-眼、耳、鼻、舌、身、意識、意根、阿賴耶識,第八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人類五陰相應的萬法,莫不由八識心王共同運作而成就,故說萬法唯識。
因此本書兩位作者若能更進一步細心研究真實佛法,細研剖析意識真實詳盡的內涵,應該能更上一層樓,得到更高的理解而使本書所闡述內容更為完美。
內在能量不會因為軀體的死亡而消失,因為能量守恆是最正確無誤的科學原理之一,能量是永垂不朽的,無法製造也無法消滅。若以意識即能量,就會把意識常存作為正確的看法,這點當然還有待修正。總之,進入二十一世紀,意識的真實內涵將因為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突飛猛進,給我們攤開一個非常寬廣的心靈視野。
這是有關作者談到依照量子論,以科學觀點就認為人死後意識並未消失,此網頁內容,雖未契合佛法觀點,也是蘊釀本書完成的一個里程碑。
宇宙論的七大法則:
◆生命宇宙論第一法則:我們感知到的真實是一個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生命宇宙論第二法則:外在感知與內在感知密不可分。兩者猶如硬幣的兩面,無法分割。
◆生命宇宙論第三法則:粒子與物體跟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處於一種尚未確定的機率波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四法則:少了意識的存在,「物質」處於尚未確定的機率狀態。意識存在前的任何宇宙只可能處於一種機率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五法則:宇宙結構唯有透過生命宇宙論才能解釋。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這一點合情合理,因為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宇宙只是自我的全套時空邏輯。
◆生命宇宙論第六法則: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根本不存在。我們用時間這種過程來感知宇宙內的變化。
◆生命宇宙論第七法則:空間跟時間一樣,並非物體或東西。空間是動物理解的一種形式,不具有獨立的真實性。我們隨身攜帶空間與時間,就像烏龜揹負著龜殼。因此沒有生命,事件就沒有絕對獨立存在的基礎。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