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早期策論範增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意思是説,任何寄生蟲,只有在它頼以宿主的物體先腐爛之後,才會有寄生[生存]的可能性。此話說明了腐敗的發生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更表明任何事情的發展變化總有其內在原因。也就是說,貪污腐化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先有貪婪之心,然後才導致腐敗行為。
“貪婪”究竟是甚麼?如何才能遠離貪婪?怎樣從人性深處去尋找答案?
聖經認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10),貪婪被列為基督教的七宗罪之一。偽神之一的瑪門(Mammon)便是代表貪婪。“十誡”裏明白告訴我們: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17)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歌羅西書3:5)
這段經文特別強調“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貪婪是“一個不夠,還要一個”,抓的可能是金錢,名聲,影響力,甚至服事。而拜偶像的心態,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貪婪”(greed)是“指一種攫取遠超過自身需求的金錢,物質財富或肉體滿足等的強烈慾望”(維基百科)。
個人的慾望與生俱來,一個人沒有慾望是不可能的,有的表現得強烈一些,有的深藏在潛意識裏偶然流露。這種慾望如果更多地表現為私慾,多慾而不知滿足,對非所當得,非所當愛的財物等生起妄求之心,行索取無厭之事,一旦深陷這一典型的“人性黑洞”就很難自拔!
“人的慾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有的人越渴越喝,越喝越渴,陷入惡性循環。“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被稱為“天下第一貪官”的和珅,其家產值八億兩白銀,超過清廷十年收入總和。他被捕臨死前在大牢裏遙望清冷月色,不禁悲從中來:
“月色明如許,嗟爾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暮,牆高不見春…”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慾如水,不遏則滔天!如何在善惡同體這種人性本質的矛盾中遏制根深蒂固的貪慾,一直是人類難解之謎!
綜觀歷史,中國古代遏止貪腐往往通過兩種渠道:一是建立亷政制度與懲貪措施。這往往能夠在一定時期內有效遏制官僚集團成員的貪婪私慾,並在一定程度內制止官場腐敗現象,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形成“盛世”
愛因斯坦之稱的霍金(Stephen Hawking)認為,“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於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We are in danger of destroying ourselves by our greed and stupidity. We cannot remain looking inwards at ourselves on a small and increasingly polluted and overcrowded planet.)
也是最洗腦...(行銷於無形的置入性廣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