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unnie Lei

《精神疾病製造商》

已更新:2022年3月6日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分化工人。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勞動市場上出賣的商品。


在這裡,他們為了工作和稀有資源而相互競爭,並創造了物質條件,使社會分化更加嚴重,包括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恐同傾向,在在撕裂了現代生活。


當前精神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我們的生物化學或基因因素。


相反地,精神痛苦主要是由於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正如某位作家所說的那樣,「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事情,令你發瘋。」正如我在書中所論述的,這些「不幸事情」的發生不是隨機的。


它們與貧困、不平等、無力感和工作壓力等密切相關,這些都是在全球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下,從美國加州到中國北京無數人的日常生活經歷。雖然我們需要更多和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務,包括提供更多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生活的「談話療法」,但我們也需要對造成精神疾病的成因作出挑戰。


資本主義體系的特色就是有兩道鴻溝。第一道鴻溝是,少部分人擁有生產資料,成為統治階級,但大部分人為了生活只能靠出賣勞動力、工作技能,成為工人階級


不同的資本單位互相競爭,生存和成長就取決於有多少能力可以從剝削勞動力中獲利。在馬克思看來,這不是「好」雇主或「壞」雇主的問題。他認為,以資本主義的邏輯來看,資本家(以及代表他們的政府)為了在市場上有效競爭而必須做這些事,不管是刪減工資、增加工作日或是砍掉福利預算。

  • 如何定義資本,當中不只有剝削(發生在許多前資本主義社會中),還有自我擴張的必要驅力。生產和交換的動機會增加資本公司手中的價值……因此,資本主義不只是一個商品生產體系,也是一個積累競爭的體系

  • 這限制了工人和資本家的行動……資本家無法不選擇剝削他們的工人,至少不能比其他資本家剝削更少——除非他們想破產。無論人的感受如何,他們都受制於這個不顧後果的追求方式與資本體系。

  • 因此,不管有人聲稱要管理資本社會、還是要在當中創造財富,資本主義都是一個不受控制的體系。但是,資本主義體系對被剝削階級所產生的影響,要比那些操作它的人更為嚴重。

在獨有的剝削制度下,中小企業消失了、年輕戀人的下一代消失了,甚至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我,也將有極大的可能,如中研究所調查的結果一般,在未來的日子,先由中產淪為底層,再由底層淪為吃不飽飯的街友,最後終至消失……

.

而唯一能笑到最後的,只有那終生不事生產有益群體的福祉,卻懂得制度設計的精心設計者。

 

資本主義使工廠勞工和產品疏離

勞動者的薪資微薄.商品卻讓資本家賺大錢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異化Alienation是知識上的概念,馬克思用它展示資本主義對人類的身體、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參與過程的破壞性影響。


異化的特徵之一,即資本主義剝奪了人類特有的一種能力,使我們無法有意識地勞動。馬克思發現異化的另外三個層面。

首先,在資本主義體系下,工人無法掌控生產什麼,也就是他的勞動產品。這些屬於雇主,並由雇主處理。在前資本主義的社會裡,人們利用他們的創造力來生產他們將要消費、交換或出售的商品。相較之下,在資本主義體系中,許多工人往往無法購買自己所生產的商品,無論是名牌牛仔褲、個人電腦或是新車子。

第二,勞動過程本身使生產者喪失了掌控權。正如上文討論的,馬克思認為工作不是狹義的有償勞動,而是具創造性的、有意識的活動。然而,在資本主義體系下,這些活動的目的和最終產品由他人決定,工作過程也是如此。這意味著,除了履行職責外,通常工作沒有帶來什麼成就感。

  • 勞動對工人說來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 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强制勞動。 因而,它不是滿足勞動需求,而只是一種手段,滿足勞動需求以外的需求。勞動的異化性質明顯地表現在,只要沒人強迫身體或其他方面的勞動,人們就會像逃避鼠疫那樣逃避工作

這個描述完全符合現代人對工作的共同體驗。在工廠、辦公室、電話客服中心、快餐店、學校、醫院、社會工作部門、甚至是大學,實際進行勞動的人會發現他們的「自由」受到了限制,管理制度嚴格,掌控無所不在。

馬克思討論異化的第三個層面,就是人類彼此之間的異化。最明顯的是異化關係是,擁有或控制生產資料的人與被他們剝削的人。受到資本主義的驅動,資本家與資本家競爭,另一方面,資本家與工人也在競爭,不會為人類團結或集體利益留有任何空間。馬克思在《手稿》中沒有將異化現象局限於工人階級。馬克思認為,資本家也處在異化狀態下。 因此,競爭可被視為產生階級的活動。在整個社會中,在無止盡的戰鬥中,人人彼此算計,看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對方。「相互剝削」是規則。其他人只是利用工具,他們的願望和感受從未被考慮過,也不用理會他們被淘汰的痛苦

人們感受到無法掌控、盲目的經濟力量而吶喊,一般人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產生的挫敗感,自認不能掌握或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們,絕望和無望的感覺瀰漫在他們身上。這些都是異化的感覺。在資本主義底下,異化否定了人們形塑自己生活的能力,挫敗感和絕望感油然而生,滋生了暴力和侵犯行為,損害了社會安定

  • 他們不僅物質匱乏,而且還極度缺乏改善的機會。這裡許多人永遠無法逃出困境,他們知道這是生活的現實。他們感到極度絕望,只好在挑釁和犯罪中偶爾發洩。 除了無力感之外,他們的創造力亦被剝奪了,而那馬克思認為那正是人的特性:他們都有自己的願望,大多數都很實際。他們想上學,找份工作,或者只是整天想有點事可做。 但在現實生活中,正如他們常講的,只有兩件事可做——偷竊和搶劫。他們想要更多的事情,但他們的生活拒絕讓他們擁有。所以他們變得沮喪、絕望和極度憤怒,以激烈的暴力行為挑戰法律。

無力感的經驗本身就會直接導致身體和精神問題,包括憂鬱症和焦慮症。換句話說,無力感會讓你生病。如果工人缺乏信心或組織來集體地表達他們的不滿,那就會把沮喪和憤怒轉向自己、當成個人問題。換句話說,在社會中,階級鬥爭的程度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程度有強烈關聯。

本文摘錄自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凌,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了致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別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工作就可以累積財富,我們發現自己越工作越窮,最後身心俱疲。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臺灣在二○一七年中有將近二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精神疾患相關困擾而尋求醫療協助,比起十年前的數據大約提增三成。


本書最獨特的貢獻就是讓我們瞭解精神痛苦。我們活在一個讓人難以清醒的瘋狂世界。作者解釋了來龍去脈,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別種生活方式。強烈推薦給所有的心理相關工作者。


弗格森開宗明義地將當代加劇的心理健康危機,歸因於我們生活所在的政治經濟體系──也就是以資本累積而非人類需求為動力的資本主義,據以挑戰「(生物醫療)模式」。


醫學模式將疾病的根源定位在個體的生物缺損,經常使得受服務的經驗是壓迫性與污名化的,也讓康復成為個人的責任。而無論是使用藥物或其他介入,如果目的都是藉由改變個人的身心狀態或行為模式,來適應社會的要求,最終還是無助於提升集體的精神福祉。


心理健康危機對於我們眾人來說,是更嚴重的問題。因為世界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勞動力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出賣,由於我們無法控制這個失靈的體系,許多人現在便為此付上健康的代價(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

 

 


紐約新醫革命(在未能變革資本主義的冷酷醫療系統中注入溫暖) 講述歷史悠久﹑公立的一家曼哈頓醫院,來了一位新進醫療主任 馬克斯古德溫。我們的男主角想要展開一場醫療革命,徹底革新做出改變。

一旦有決心就不容旁人拒絕的他將重新改寫醫院的內部,為這間人手﹑資金﹑重視度皆不足的醫院注入新活力及回覆昔日榮譽……其特立獨行的方式破壞了醫院的現狀,但同時他也總是優先考慮病人的照護。該醫院是世上唯一一間能在同一個屋簷下,治療伊波拉患者、賴克斯島囚犯以及美國總統的醫院。

 

社會中武斷法則的數量,是社會無法有理性與社會成員不理性的直接指標,教育的目的是曾加個體的自決力,在教育中維持高水平的自決力比維持死板的秩序來得重要。




4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普京對美國歷數的七宗罪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普京對美國歷數的七宗罪,可謂是拳拳到肉、刀刀見血。幾乎涵蓋了經濟、軍事、政治、地緣戰略、科技等各個方面,清晰地刻畫出美帝國主義黑社會老大的醜惡嘴臉。 不論是歷史上大肆屠殺印第安人,還是如今瘋狂的掀起戰爭,美帝的罪惡都罄竹難書!今天,全球各國當以普京...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