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unnie Lei

讓宇宙覺知在地球駐守



在處理個人或大地之中的力量疾病時, 我們需要去注視本是的東西, 然後從那裡開始提升振動. 實體們有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 改變事件的航向, 把天堂帶到地球上. 未來從來不是固定的, 它隨著意識的改變而改變.


這個宇宙覺知(Cosmic Awareness)但願人們理解當一個人不再審判自己或他人, 不再尋求比別人更高或更遠、更偉大或更強力, 意識才會(正向地)改變. 當一個人如實地接納自己, 那麼他可以移動前往存有的其他方式.


這個覺知不關切一個人信奉唯物主義或靈性主義, 是對或錯, 較高或較低, 上升或下降; 祂只關切人們是否彼此相愛, 一個人是否愛自己, 同時回應他人的需求.


這個覺知不要求犧牲, 只要求服務精神. 這個覺知不要求讚美, 只要求每個人對同類生物的服務與愛.


這個覺知不需要你們的服務, 也不需要你們的犧牲或讚美; 當這個世界每天不停地轉呀轉呀轉啊轉, 祂持續觀察這場陰鬱的悲劇, 而祂只需要經驗一種歇息和寬心.

 

愛與光之圖書選集十二(163頁/163)

Copyright c 2003 L/L Research

這篇譯稿經過譯者的主觀篩選與改編, 可能包含一些扭曲!

有心人若渴望閱讀100%純正的Q’uo 演說, 請前往 L/L 網站 LIBRARY 區,

依發表日期2009 /12/19 -自行閱讀原文.

 

通過研究宇宙,我們更加了解宇宙的無限和多樣性,因為宇宙是生命和所有創造物的來源,因此也是上帝的來源。宇宙意識使我們擺脫了“即時即現”景觀的麻木,反被創造力和創造者的無限壯美所震驚。


皮埃爾·泰爾哈德·德·夏爾丁(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SJ),哲學家,神學家,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1881-1955)首先寫了關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創造的有目的或有意識的進化


對於他的耶穌會頂層來說,他的激進想法(大約1920年)太過遠了。然而,今天,他對信仰和科學的觀點繼續引起包括教皇本篤十六世在內的偉大思想家的共鳴。


通過打開“大圖景”,宇宙意識超越了我們的日常思維規劃。我們越來越接受創造力和人類生存的威力。對新宇宙學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相對於人類存在的意義的理解。對於基督徒/天主教徒來說,這很自然地打開了人們對神在我們物理世界中的同在和運作的感覺

詩篇139

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

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

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

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

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們知道神創造了宇宙萬物,祂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除非我們常常和神相交,才會體會到祂深知「」的一切;無論我在何處,祂都與我同在;我的生命是祂所造的,祂對我有奇妙的旨意


否則,神的全在、全知、全能只是我頭腦的知識與概念,和我的生命沒有關連。大衛是渴慕神,靠近神的人,在本篇詩篇裡,他用許多不同的句子來描述神知道他的一切,時時與他同在


對一個愛神,跟隨神的人來說,這樣的體認應當會令他的心生出敬畏,令他的口發出讚美,如大衛形容神的全知是「奇妙、至高」的,神創造的作為「奇妙」。


對一個人生歷經艱難的人,如大衛曾經歷掃羅的追殺,押沙龍的叛變,這樣的體認當令人充滿了安慰與盼望,因為神看顧保守,「在我前後環繞我」;即使我淪落到世界最偏僻的一角,「就是在那裡,祂的手必引導我,扶持我」。


但神既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祂更是聖潔、公義的,因此本篇以「神已鑒察我」開始,結尾時仍發出禱告,求神鑒察,因為敬畏就當遠離惡事(箴3:7),惟有在神的光中才能明白什麼是神眼中看為惡的。

 

2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ário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