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輪迴地折磨我們的七宗罪

已更新:2022年3月30日


【彼得前書:5:8】務要謹守、儆醒。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喫的人;


【羅8:38~39】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的。


【啟3:10】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全球大災難-末日)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


【羅8:37】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時常謹守、警醒(謹守是靈里不糊塗、不沉睡),以基督的心為心,順著聖靈撒種的人,當生命破口(痛苦之身/印痕按鈕被啟動)出現就能儘快堵住的人。

​1、仇恨:是撒但用扭曲的心靈傷害你;

​2、自卑:是撒但用別人的優點打擊你;

​3、憂慮:是撒但用未知的境遇嚇唬你;

​4、發怒:是撒但用他人的過錯損害你;

​5、煩惱:是撒但用無用的擔心折磨你;

​6、孤僻:是撒但用自我中心來轄制你;

​7、衝動:是撒但用來讓你犯錯好控告你;

​8、後悔:是撒但利用過去的往事摧毀你;

9、嫉妒:是撒但利用別人的好來逼迫你;

​10、驕傲:是撒但欺騙你遠離神而墮落。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常駐和持續的負面情緒、衝動、習慣、弱點、傾向和慾望所迷惑;在我們的思想、思想和身體中燃燒,擾亂我們的生活和世界。


“精神”這個詞會讓一些人不舒服。有些人可能會說,“我不相信關於上帝或魔鬼的全部事情。


我不認為它們存在​​:我不相信‘上帝’或‘撒旦’神話”。但是你有沒有停下來問自己“這個”因素是什麼,它不斷地想讓事情變得糟糕或讓人做錯事?(壓抑者和麻煩來源製造者)


我們世界的整個景觀都充斥著“這個”因素的作用——壓迫、仇恨、流血、欺騙、謊言、童工和奴役、性不道德和性變態、對生態系統的肆意破壞等等。這些罪惡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威脅和貶低人類的生命和福祉。他們還試圖造成破壞。

 
  • 上傳不完的自拍照、實境秀明星崛起、社群媒體上人人拚讚數──現今社會普遍氾濫的驕傲和自戀情結是怎麼來的?驕傲也跟人腦的同理能力有關係?

  • 大吃大喝能抒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腦中食欲調節機制為何也隨之失控?

  • 老是忍不住耍廢、厭世、懶洋洋?你的懶惰是哪一種?背後原因是認知能力出問題?又或者大腦驅動不了做事的動機

  •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有科學根據的──神經科學解釋了有錢有勢者為何比社會底層人士更容易起貪念。貪財的大腦是怎麼破壞社會團結與公平正義的

  • 為什麼容易嫉妒的人,往往也更常幸災樂禍?「你落難、我鼓掌」跟「見不得別人好」有何神經科學上的連結?

  • 暴怒到甚至動粗的地步,其實跟腦神經的「戰或逃」模式脫不了關係。為一點小事動肝火,是人腦哪個部位太敏感,總想惹事找麻煩?

 

如果你相信演化論,相信物競天擇,就更能了解人類與生俱來的特性。


這些特性有些被解讀為十分卑劣、下流,但卻也是物種存續的關鍵因素;然而,人之所以有別於野生動物,高尚的情操、利他的德行等有違生物本能的善行,來自後天不斷的陶冶歷練,這也是成為自認優越高級哺乳類的來源。


只不過,這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焦慮、罪惡感,之間的拿捏,就要靠智慧。


傲慢地以為可以貪求更多,尤其是在飲食男女方面;然後嫉妒他人、求之不得就暴怒;不想努力了開始怠惰……這些經常輪迴地折磨我們的七宗罪,無論內容、順序和前因後果有何差異,都不是好萊塢電影情節,而是大家的生活日常吧?!


大腦在作祟,那要如何得到救贖呢?這個各大宗教都探討過的問題,也許最好由科學來解答!我們該如何面對人性中的七大罪!?

  • 1. 色慾(Lust):肉體的欲望,一般指過度貪求性愛的快樂。

  • 2. 饕餮(Gluttony): 貪食的欲望,浪費食物或者過度放縱食慾, 過分貪圖逸樂皆為饕餮一罪。

  • 3. 貪婪(Greed): 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點。其他的罪惡只是無理欲望的補充。

  • 4. 懶惰(Sloth): 逃避的欲望,懶惰及浪費所造成的損失為懶惰一罪的產物。

  • 5. 憤怒(Wrath): 復仇的欲望,源於心底的暴躁、憎恨、憤怒,導致情緒失控而產生強烈的復仇欲望為暴怒。

  • 6. 妒忌(Envy): 財產的欲望,因對方擁有的資產比自己多而心懷怨恨(此處的資產並非限定於財產,更多的指才能、才華)

  • 7. 傲慢(Pride): 卓越的欲望,過分自信導致的自我迷戀,覺得自己處處都高人一等為傲慢。

7.傲慢-路西法 Lucifer。傲慢被認為是七宗罪中最原始,最嚴重的一項。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或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傲慢被認為是所有罪中最致命的,因為路西法就是因為傲慢而墮落,最後與神對抗。自負與自戀都是這種罪惡的產物。自戀人格量表


凡事走了極端,就成了病;自愛自重過度到了自戀的程度,就完成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成了精神疾病: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正常和病態之間的區別在於,NPD患者的自戀特徵的表露事實上對他們周圍的人造成痛苦,令人無法忍受。社交媒體肯定是鼓勵、滋養了有自戀傾向的行為。同時,人類對於自戀這件事的癡迷也在與時俱進。

​承認自戀並幫助同類

有一個人叫杜鐸(HG Tudor),自稱英國頭號自戀者。


他自述從兒時就意識到自己是自戀者,證據是,「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的操縱別人並從中獲得樂趣,但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才聽說NPD,是我大學時的女朋友(學心理專業)告訴我的,她說我有自戀型人格障礙。」後來,杜鐸被醫生確診患有NPD


「我可以理解,因為我的智力和認知水平足夠高,也理解人們為什麼覺得我的行為對他們造成了傷害 — 但我不管,因為那樣才能滿足我的需要。」

 

新的研究正在解釋這些行為的來源,並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我們繼續參與它們——並經常慶祝它們——即使我們宣布它們是邪惡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等技術可以突顯大腦的代謝活躍區域,讓我們能夠觀察不良意圖的生物學


最令人愉快的罪惡涉及大腦的獎勵迴路,包括進化上古老的區域,如伏隔核和下丘腦;它們位於大腦深處,為我們提供痛苦、快樂、獎勵和懲罰等基本感覺。更令人不快的罪惡形式,例如憤怒和嫉妒,會佔用背側前扣帶皮層。這個隱藏在大腦前部的區域通常被稱為大腦的衝突檢測器,當您面臨相互矛盾的信息甚至只是當您感到疼痛時,它就會上線。


更多的社會罪惡(驕傲、嫉妒、慾望、憤怒)會招募內側前額葉皮層。這個區域位於前額後面,有助於塑造自我意識


如果不考慮克制,對誘惑的理解是不完整的,神經科學也闡明了這一過程。當我們努力抵抗時,涉及大腦前部的抑制性認知控製網絡會激活,通過緩和它們的吸引力來壓制頑皮的衝動。同時,研究表明,尾狀核等部分負責身體運動和協調的區域會抑制身體衝動


無論你是感到一絲好色、一陣嫉妒,還是想把某人塞進嘴裡,這似乎都是一樣的:雙方爭吵不休,惡魔般的獎勵系統與控制我們的天使大腦區域對決。


聲稱進化使我們犯罪的說法可能過於強烈,但過度放縱慾望或貪婪肯定會使您領先於競爭對手。“這些罪中的許多你可以認為是極端的美德,”西北大學的研究顧問亞當薩夫隆說,他的神經影像學研究專注於性行為。“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看,你想讓有機體吃東西、繁殖,所以你讓它們有回報。但這個過程有可能超越界限。”


大腦中沒有罪惡中心,也沒有我們可以用藥物或電極關閉的單一惡魔節點。然而,隨著現代成像技術的出現,可以觀察大腦的功能,我們至少對我們的壞習慣有了一些看法。同時,我們也可以沉溺於另一種令人欣慰的惡趣味:當別人行為不端的時候,我們可以坐視不理。

 

慾望


在罪的編年史中,肉體的弱點——情慾、貪食、懶惰——被認為是次要的罪行,比嫉妒和驕傲的“屬靈”罪更可憎。這是個好消息,因為眾所周知,這些渴望很難抑制。


當談到慾望時,淫蕩的衝動是無所不包的。觀看色情內容需要與獎勵、感官解釋和視覺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


它利用處理情緒信息的杏仁核和下丘腦;它還刺激了腹側紋狀體的獎勵處理,這可能是由於觀看色情刺激的令人滿意的性質。總而言之,色欲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幾乎讓整個大腦嗡嗡作響。


這些反應是如此獨特和獨特,以至於在實驗的背景下,僅通過查看 fMRI 腦部掃描就可以確定一個人是否被喚醒。


“這些都是巨大的影響。“你正在尋找能引起強烈慾望的東西和不能引起強烈慾望的東西之間的區別。” (女性的反應不那麼引人注目,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如果好色是無所不包的,我們如何設法控制它?根據蒙特利爾大學的 Mario Beauregard 領導的研究,與其他強大的衝動一樣,我們試圖通過調用右額上回和右前扣帶回來關閉喚醒。他和其他人提出,這些大腦區域形成了一個有意識的自我調節系統。這個網絡為我們提供了進化上前所未有的能力來控制我們自己的神經處理——這是其他生物無法實現的壯舉。

 

暴食


今天很難將暴飲暴食視為一種罪過,考慮到生理在食慾中的強大作用的壓倒性證據。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醫生 Gene-Jack Wang 自 1999 年以來一直在研究暴飲暴食者的大腦,當時他和同事 Nora Volkow 最初觀察到肥胖和吸毒成癮會改變相同的大腦迴路


這些依賴於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途徑通常被簡單地稱為獎勵系統,但它們也涉及動機、注意力、決策和其他復雜功能。在他們的研究中,Wang 和 Volkow 發現吸毒者和肥胖者對多巴胺的有益作用都不太敏感。對快樂和動機信號相對麻木可能會使他們更有可能追逐更強烈的刺激:更多的食物或大量的可卡因。過度刺激會使多巴胺能神經元進一步脫敏,強迫性滾雪球


在他的一些實驗中,王要求他的志願者餓著肚子來。讓他們詳細描述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同時他用微波爐加熱食物,讓它的香氣在房間裡飄蕩。當這些悲慘的靈魂進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掃描儀時,看到他們大腦的動機區域變得瘋狂。與決策有關的部分眶額葉皮層也會亮起來。


在肥胖者的大腦中,調節口腔和舌頭感覺信息的區域更加活躍,這表明超重的人可能會體驗到不同的進食感覺。其他研究表明,他們的獎勵敏感度較低。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和其他參與抑制控制的區域活動不足;人越重,那裡的活動就越少。


對於貪吃的人,神經科學提供了道德上的赦免。畢竟,聖托馬斯阿奎那斷言,罪必須始終是自願的,否則它就不是真正的罪。“為了生存,我們的大腦進化為讓我們吃得過多。“這種過剩是內置於大腦中的。”

 

懶惰


在致命的罪惡中,單純的懶惰似乎格格不入。知道這種道德失敗最初被認為是acedia是有幫助的,這個 詞暗示了疏離和乏味,帶有自卑的色彩。無精打采厭世折磨著隱居生活的疲憊僧侶。他們的罪正在從道德義務轉向自私的追求——一種修道式的厭倦


今天,癱瘓的倦怠通常被視為疾病的症狀,而不是精神萎靡的症狀。冷漠是額顳葉癡呆的典型標誌。在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大腦的額葉被慢慢吞噬,導致社交和情緒變化以及認知能力下降。患有這種癡呆症的患者經常變得越來越孤僻


悲傷和無精打采也是重度抑鬱症的標誌。額顳葉癡呆的症狀是由死亡和垂死的細胞引起的;抑鬱症的根本原因仍然未知。在這兩種情況下,背外側前額葉皮層都有不尋常的激活模式。與其抑制衝動的能力有關,該區域在長期維持注意力方面發揮著作用。


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異常功能可能與這兩種情況相關的嗜睡有關。相反,在這方面的活動可能會抑制負面情緒。在一些研究中,抑鬱症隨著大腦那部分的刺激而消失。

 

自豪


根據教皇格列高利大帝的說法,早期的神學家將驕傲視為根本罪——“所有罪中的女王”,他在六世紀編纂了七種致命罪的清單。


事實上,心理學家說,傲慢是西方社會的第二天性。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聰明、更有趣、更有才華、更漂亮。這些玫瑰色眼鏡對心理健康很重要,起到保護我們免於絕望的心理免疫系統的作用。


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認知神經影像實驗室主任兼心理學教授朱利安·保羅·基南說:“那些認為自己真實的人——不那麼有趣、司機不好、超重——更有可能被診斷出患有臨床抑鬱症。”新澤西大學。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吹噓自己比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能力需要更少的精神能量。在日本國立放射科學研究所的高橋秀彥最近的一項神經影像學研究中,想像自己贏得獎品或擊敗對手的志願者在與內省和自我意識思維相關的大腦區域中表現出比被誘導感受負面情緒的人更少的激活比如尷尬。我們很容易接受關於自己的積極反饋。“與內疚或尷尬相比,驕傲可能會更自動地被處理。”


驕傲來自內側前額葉皮層的自我相關處理,基南稱之為“大腦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區域,涉及所有這些奇妙的人類特徵,從計劃到抽象思維再到自我意識。” 使用經顱磁刺激 (TMS),其中施加到頭皮的磁場會暫時擾亂大腦小區域的信號,他能夠短暫關閉志願者的內側前額葉皮層。隨著 TMS 的開啟,他的受試者正常、健康的傲慢消失了。“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面目,沒有掩飾負面特徵,”。


傳統上,正義的謙遜

遜被描述為反對驕傲的美德,但基南和其他人的工作對此提出了質疑。他正在使用 TMS 來破壞刻意的自我貶低——這種油膩的、討人喜歡的行為,看似謙遜,但實際上是偽裝的傲慢。基南發現,自我貶低期間的大腦激活模式與自欺欺人的驕傲期間的基本相同。“他們在同一個地方,似乎服務於同一個目的:讓自己在社會中處於領先地位,”。

 

貪婪


儘管有大量潛在的研究對象,但尚未在大腦研究中系統地研究貪婪。然而,神經科學確實提供了對相關現象的洞察,即受騙者的憤慨。

我們對不公平的仇恨根深蒂固,甚至超過了理性的自身利益。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經常使用“最後通牒遊戲”來測試我們對不公正的反應


兩個合夥人中的一個得到一筆錢,並告訴他必須向他的合夥人提供一些他自己選擇的金額。


如果合作夥伴拒絕該提議,則雙方都無法保留任何現金。在理性的基礎上,接收方應該接受任何非零報價,因為得到一些錢總是比沒有得到更好。


但是人們對不公平的侵犯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測試對像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拒絕了 20% 或更少的提議。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馬修·利伯曼指出,我們對被騙如此敏感是有道理的。“哺乳動物的生存取決於社會紐帶,而公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線索,”他說。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跡象,表明我們沒有被這個群體所重視


為了應對不公平的提議,大腦會激活疼痛檢測過程。它還涉及雙側前島葉,該區域與憤怒、厭惡和社會排斥等負面情緒有關。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整體情況是大腦權衡情緒反應(懲罰欺騙你的人的衝動)和邏輯反應(金f錢的吸引力)。


當 Lieberman 增加所提供的資金時,他發現接受更大但仍然不公平的份額(例如,23 美元中的 8 美元)與腹外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增加和前島葉的下調有關,這些變化是常見的在調節負面情緒的過程中。


人們似乎在忍氣吞聲地接受一份不公平但又有吸引力的獎勵。同樣,獲得公平的報價——即使它絕對值很小——也會激活大腦中參與自動和直觀獎勵處理的區域。正義更顯然感覺良好。

 

嫉妒


傲慢之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嫉妒是道德失敗中最具社會性的一種,它是由對他人的無上才能、令人驚嘆的外表或極其昂貴的汽車的痛苦意識引發的。正因如此,它也是死罪中最沒有樂趣的;嫉妒不會帶來骯髒的刺激。


只有一項成像研究(由日本高橋研究小組進行)探究了嫉妒的神經基礎。fMRI 機器中的志願者被要求閱讀三個場景。首先,“學生 A”被描繪成在各方面都與志願者相似,但優於志願者。“學生 B”被描述為同樣成功,但與主題截然不同,“學生 C”聽起來很像一個失敗者。


讀到令人敬畏的學生 A 激活了志願者的衝突檢測大腦區域,也許是為了回應默認設置的自我誇大自豪感與他人勝利的醜陋真相之間的差距。當感到痛苦時,同樣的區域被徵召入伍,這向高橋暗示,嫉妒是一種“自我的社會痛苦”。


另一方面,沉迷於幸災樂禍——對別人的失敗感到高興——可能是徹頭徹尾的幸福。阿奎那稱這種“憂鬱的快感”並譴責它是未能抵抗激情。


事實上,高橋發現,為對手的失敗而歡欣鼓舞就像嫉妒帶來痛苦一樣肯定。在他研究的第二階段,志願者閱讀了學生 A 的垮台,導致腹側紋狀體發光。紋狀體是所謂的獎勵系統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金錢、食物或性等快樂來激活,高橋說。第一項研究中大腦衝突檢測器的激活越強,第二項研究中的紋狀體反應越強。

 

憤怒


這可能不是原罪,但憤怒肯定是原始的:在憤怒期間活躍的大部分大腦迴路非常基本且非常快速。


在人類中,憤怒還會激活檢測衝突的背側前扣帶皮層,它會立即提醒大腦的其他區域注意。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心理學家湯姆·丹森表示,你越沮喪,它就越活躍。丹森說,在導火索短的人中,大腦的這一部分似乎已經準備好感受挑釁和個人的輕視


我們中的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激怒,但很少有人能夠完全抑制憤怒。相反,我們可能會將公開的敵意轉化為憤怒的沉思。


與自我意識和情緒調節相關的內側前額葉皮層在憤怒的育雛者中迅速亮起。參與記憶的海馬體也是如此。當他們發怒時,人們在腦海中反復重溫這種侮辱。Denson 發現海馬體的激活程度可以預測人們傾向於反芻的程度。


由神經心理學家烏爾里克·克萊默 (Ulrike Krämer) 領導的一個德國小組探索報復行為的基礎,允許在實驗中被激怒的人用一陣極其煩人的噪音來懲罰他們的對手。當受試者考慮將音量設置到多大時,背側紋狀體(大腦獎勵電路的一部分)在報復的前景下亮了起來。


“我們的原始大腦會說,‘去做吧!去做吧!'”丹森說。同樣,人們被要求想像自己從事攻擊性行為時會主動抑制處理社會信息的前額葉皮層的活動。通過故意抑制我們的自然社會反應,我們準備好自己出擊。


從歷史上看,道德家對科學的發現並不怎麼關注,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所有的腦部掃描可能都不會說服現代神學家重新計算罪惡的代價。不過,他們可能想觀察現代神經影像學的一項最新發現:事實證明,行為端正並不真的需要一件頭飾或襯衫。事實上,研究表明只要它感覺很好。


Jordan Grafman 最近發現,美德實際上就是它自己的獎賞。利他行為使與獎勵相關的大腦系統陷入愉悅的眩暈——甚至比自利獲得的前景更甚。國家神經疾病研究所認知神經科學部門的負責人格拉夫曼說:“重要的一句話是,在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情況下,當你付出時,你的獎勵系統會激發更多的能量。稱其為善良的骯髒小秘密:它可能比邪惡更有趣。

 

基本術語與定義 「壓抑者」:(Suppressive Person,縮寫成「SP」)意思是企圖壓抑、壓扁任何改善活動或團體的人。 一個壓抑者會壓抑他周遭的人; 此人會故意去製造災禍的行為。 「反社會人格」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壓抑者」。


「潛在麻煩來源者」:(Potential Trouble Source,縮寫成「PTS」)在某方面和壓抑者有所關聯,並受到其不良影響的人。 他之所以被稱為潛在麻煩來源者,是因為他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許多麻煩。


某人是潛在麻煩來源者的指標,並不在於麻煩來源者是否沮喪、不快樂,或是跟老闆相處有問題; 這些情況並不表示此人是潛在麻煩來源者, 這個的指標是很精確的。一個潛在麻煩來源者與一個對他有敵意的壓抑者有聯繫。壓抑者不讓潛在麻煩來源者在生活中發揮功能。


因此,潛在麻煩來源者在日常生活,或某些活動中可以做得不錯;可是,當他碰見壓抑者或被壓抑者影響時(壓抑者貶低或貶損他個人,或他的努力),他的情況就會變糟。


要一個人能夠去察覺到這樣一個狀況的存在,是需要這個人去了解那是什麼樣的狀況。 反社會人格者的發現與處理,以及與那些被他們影響的人有關的基本術語與定義。 為了要能夠成功地指出以及處理個人的壓抑狀況,這些資料都必須被了解。

 

「我從小就已經體認到,別人的人生觀跟我不同。生命就像一場複雜的遊戲,每一樣人事物都可以用精確的數學算式衡量。」psycho 這個字在大眾文化中有瘋子的負面涵義。或許我有病,但我可沒瘋。


我甚至認為,跟反社會人格者打交道,對很多人而言其實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反社會人格者,是協助這個世界得以不停運轉的潤滑劑。我們可以滿足許多人的幻想,或起碼製造出這樣的假象


有時候,只有反社會人格者會去觀照你最深層的渴望與需求,而且看起來察覺不到任何企圖


我們會仔細觀察我們鎖定的對象,設法把自己偽裝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變成好員工、好主管或者好情人。但這樣做不見得是出於惡意。


事實上,我們的下手目標還可能在交易過程中感到愉悅,而且最後通常不會受到傷害。當然,每件事物都有價碼,要是無法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例如金錢、權力,甚至是享受你對我的崇拜或渴望,我們根本就不會費神,但這不代表你不會從中得到利益。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做代價太高,但事情的真相是,你之所以會跟魔鬼做交易,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開給你更優惠的條件。

 

每25個人,就有一個反社會人格者 !

  • 擅長博取人們好感,

  • 外表和行為與平常人沒什麼不同,

  • 背地裡抓住他人弱點毫不留情剝削、操控。

  • 從不在意社會價值,

  • 將與人來往視為一場利益遊戲,

  • 任何事物都在盤算自己能得到的好處,

  • 用理性到近乎冷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 我常配合情況換不同面具,裝得毫無破綻。

  • 反社會人格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們習慣用操控、剝削手法得到利益,並從中感到快感。原因在於反社會人格缺乏道德感

  • 反社會人格者非常理性,思考時不會帶有任何妄想,表現得跟正常人沒有兩樣,會做出正常的情緒反應。

  • 反社會人格者是社會裡的掠食者,擅於蠱惑和玩弄獵物,無情地隨心所欲,甚至害得許多人心碎、幻滅、或傾家蕩產。

我們這種人佔總人口約百分之一到四(也就是每二十五個人當中有一個),比厭食症或自閉症的人口比例還要高。可是你堅稱自己不是連續殺人魔,也從來沒坐過牢?其實,大多數反社會人格者也都沒有。但不是罪犯,不代表你就沒有反社會傾向,這點可能會讓某些人大吃一驚。


你是否曾利用過自己這樣的魅力和自信,去驅使別人去做他們原本不想做的事?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操控,但我喜歡單純一點,這不過是善用老天爺給我們的天賦,更何況,「操控」這個字眼實在是太齷齪了。


唯有一個人不願意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才會說是別人在操控他們。要是他們最後不會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是否意味著他們沒有被人操控呢?


許多人認為,擅於操控別人,正是反社會人格者邪惡的關鍵,但我不認為如此。這不過是一種利益交換。當某某人想要得到某樣東西,例如說取悅你,覺得自己是被渴望或被需要的,或想要被別人看做是好人,操控正是一個可以快速滿足雙方需求的捷徑,雖然操控可能很污穢。


套利(arbitrage),每天都在華爾街和許許多多地方上演著。只要甲乙兩人互不接觸,得知了他們不需要知道的事,那麼結局就皆大歡喜,每個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利用人們的無知來造福每個人,尤其是我自己


 

7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