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unnie Lei

高敏感族HSP為什麼總是想太多

已更新:2023年3月8日



其實高敏感族 HSP 會想太多並不是偶然。高度敏感,就是會在意細節,就意味著我們連思考模式都與一般人不同。


我開始理解敏感與發散性思考兩者間的關係:


感官敏感所帶來的困擾,是當我面對外在的一百種刺激(聲音,語言,光線,氣味)時,我的大腦會賦予每個刺激同樣大的比重,導致不重要的訊息也變得難以忽略。此時想要聚焦與眼前人說話,就會被其他九十九種刺激干擾,感到不舒服,與迷失。


你可以把發散性思考想像成,對腦中眾多想法的高度敏感。對於每個浮上心頭的想法都賦予一樣的比重,不斷快速連結到隔壁的想法,或延伸到下一層次的想法。於是我們就天生很容易分心,很容易沈浸在回憶裡,很容易迷失在現實與想像之間


我對自己的觀察正是如此,感官敏感解釋了為什麼我不喜歡某些環境,但我還是常常自問,為什麼我會想這麼多,這麼容易感到迷失與混亂。除了感官刺激,也跟思考模式有關。兩者是同樣道理。

 

我想,我會把這本書列入「高敏感族必備書單」前三名,即便他完全沒有提到「高敏感族」這個詞。對想認識高敏感族的人來說,這依然是一本最容易閱讀的一本。


我喜歡看到一本書用全新的詞彙,來解釋我已經認識的觀念。作者是一位法國心理諮商專家,她從臨床治療經驗,歸納出有一群諮商者屬於「大腦多向思考者」,這些人天生感官特別敏感,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


她書中的描述,跟我認知的高敏感特質完全吻合。這證明了在世界各地都有高敏感族的存在,為數很多。他們遇到和我相似的難題,有著同樣的思維模式。看到這個證據讓我很振奮。


另一個推薦的理由,因為這本書是由一個非高敏感族寫的!(她是根據她的諮詢對象,慢慢認識高敏感特質。)這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是內容會比較客觀,腦袋裡先有理論之後會過度解讀自己,然而我需要知道的是,在一般人的眼光中,高敏感族有什麼特點。


另外,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想到,我發現高敏感族的寫作風格無可避免地充滿主觀與細節,其實是不太好讀的。其他高敏感族的書籍都有這個問題。我很高興是由一個非高敏感族(而且對心理諮商有豐富經驗)來寫這本書,讓這本書直指重點,非常好看。


這本書裡不斷提及右腦思維。也就是說,高敏感族(這本書裡叫大腦多向思考者)是屬於右腦主導,重視感情,充滿創意


在讀的過程中,我心中充滿了懷疑。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左腦人,我所受的訓練非常重視邏輯,我常常看不懂社會上的潛溝通,常常逃避某些人際互動。從各種眼光看來,我都是個左腦人,頂多是個比較敏感的左腦人。是嗎?


闔上書本,我想到了過去很多事。如果右腦人的定義,是指擁有「發散性思維」,似乎解釋了很多我與別人的與眾不同之處。從未想過這樣的自己,擁有發散性思維,只是成長中感到不適應與不安,不經意地掩蓋自己的本質。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就如同我對敏感性的觀察:

高度敏感表現出來往往不是敏銳,而是遲鈍


一個擁有發散性思維的人,可能因為內在想法的無限連結,而感到迷失。害怕與人接觸不是因為連結能力太弱,而是太重視。


發散性思維可能讓一個人變的看起來不太有創意,背地裡可能是因為他太有創意,每個行為都連結到深層的感受,每個點子都觸發無關的想法。感到痛苦,而變得專注在少數事情,看似沒有創意,封閉。

 

所以,我是個右腦人還是左腦人?我不再確定。一個新的解釋可以讓你重新解讀自己。從這本書裡,我發現無數的證據:


思緒發散

我有發散性思維嗎?靜下來觀察自己,我的大腦似乎隨時都在高速運轉。一個念頭可以不斷地深入、延伸。或許就像感官敏感一樣,容易被微小的外在刺激吸引注意力。所以內心微小的念頭也會吸引我的注意力。想法橫向觸發其他想法,或是深入到更深的想法。我的腦海總是被各種想法觸發,暗潮洶湧。

 

發呆

我知道我從小就常常發呆。我看著一樣東西,卻沒有在看,心思被遙遠的思緒牽引,身處在另一個現實。至於在想什麼,是有邏輯的深思,還是發散地亂想,我也不記得,就像做夢一樣。成長過程中,我必須練習如何時時打斷自己的思考,回到現實。從別人不再抱怨我發呆,看得出來,我越來越熟練了。

 

寫作障礙

寫這篇文章(之前寫東西時也是),我重新確認了這點,我不是沒有想法可以寫,是想法太多了,不知道如何下筆。每想到一個主題,又聯想到下一個,想寫的內容越來越多,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主題不斷發散,想找出邏輯串連起來變得越發困難。


記得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每次的作文與報告都是如此。從題目要選什麼開始,當我好不容易從有限的選項中下了決定,選項就變得更多。最後不是交白卷,就是下筆不能自休,感覺自己永遠無法完成。


我一直認為,這種無法聚焦的問題是因為太少練習(初學者就是找出重點),或許吧。但我現在也會想,這多半也反映了我的思維模式。每一次寫作都宛如回到初學者的狀態,重新尋找脈絡。

 

常常後悔過去

我常常後悔。任何緊張、悔恨、羞愧的回憶都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只要一點線索的觸發,就會帶我回到過去的那個時空。彷彿我的大腦想要透過回憶改變那個現實。

 

常常擔憂未來

我對於未來想得很遠,就好像下棋一樣,忍不住會去想下一步是什麼,尤其是對於可能出現不好的結果。我會本能地進入那個場景,看到災難發生,感受那種恐懼。

 

每天做夢

我沒有問過其他人會不會作夢。記得那天與朋友聚餐,他談到生病住院的事。他當時因為高燒反覆做著惡夢。他說:「那種感覺好可怕,我本來幾乎不做夢的。」我心想,不是本來就會做夢嗎?所以說,一般人是很少作夢的。


幾乎總是做夢,每一天,醒來以後只留下模模糊糊的情緒。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我的夢境,睡眠的環境、白天的情緒……我唯一確定的是,在安靜黑暗的夜裡,我的大腦仍被無數的微小念頭觸發著,難以休息。

 

天生有眾人平等的觀念

書裡提到這點讓我很有共鳴。對,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猜是因為,當我崇拜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從細微處發現他只是一般人,而當我瞧不起一個人的時候,又很快會發現對方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很難適應那種階層分明的體制。


不太會受他人的影響而崇拜或討好威權,除非這個權威真的威脅到我。我不明白怎麼說諂媚的話,我就是說不出口。連稍有討好意味的稱謂都有點不太習慣。這種觀念的好處是,我也不容易因為刻板印象瞧不起別人。其實我還是會瞧不起人,只要是根據我親眼所見的細節,我就會真正鄙視一個人。

 

不習慣被稱讚

我好想在被稱讚的時候能夠欣然接受,優雅地說聲謝謝。可是現實卻很難做到。我總是想起自己做的某些不好的地方,記住那些更厲害的人如何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我不是謙虛,而是不相信自己真的有那麼好。我害怕得到自己不配的稱讚。

 

覺得一般人思想膚淺

我內心深處不相信自己很聰明,卻常常覺得他人很笨。他們思緒不夠深入,沒有看到本質。他們說的話總是言不及義,讓我不知如何是好。但我不會告訴他們,我害怕他們覺得我很狂妄。

 

不擅長說不

宛如被微小的刺激吸引,我本能地想回應他人無關緊要的需求。在我需要留時間給自我的時候,仍會被他人的需求所干擾。去想對方這樣說是什麼意思?我這樣說他會有什麼感覺?我害怕不說不的後果,也害怕說不的情境。所以有時我想避開任何人,不想陷入這個境地。

 

相信人的言行必須如一

我很在意用字遣詞的精準,常常在想,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他剛剛是不是用錯了?我總是記得那個人說話和上次的矛盾之處。在我天真的想法裡,每個人的行為、說話,背後都有更深的意義。


或許因為是我總是觀察自己行為背後的理由。相信行為應該是透明的,應該反應著人的想法與價值觀。我曾以為每個人都是這樣。所以無法理解他人怎麼可以亂說話,我就連開誇張的玩笑都會感到不安。我厭惡那些「不懂裝懂」的人,他們想要假裝一種腔調。他們並不真心相信他們說的每一個字,這會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看不懂社會的潛溝通

我喜歡直接,有邏輯的,透明的溝通方式。有時會看不懂那些刻意為之的社會「潛溝通」。或者說我看得懂,卻不知道怎麼用相應的方式回應。


善於觀察

我很擅長作為觀察者的角色,觀察他人間的對話。如果有兩個人在交談,他們之間有什麼誤會,我通常很快就能掌握一個人要表達的意思,以及另一個人理解到多少。我能提早看出端倪,只要知道該專注在哪些細節(邏輯內容,或是情緒)。但只要自己身處在對話中,卻常常會不知所措。我擅長觀察,卻不擅長該怎麼回應

 

自我封閉

感官敏感會讓高敏感族很容易進入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


比如在尖峰時段搭捷運,擁擠的車廂內,前後左右人群擠近的空間感令人窒息。前方油膩的頭髮貼近你的臉龐,無所遁逃的汗水味。我除了戴上口罩,掛上耳機。我會本能地玩起手機,不管是聽音樂,玩遊戲。拿起手機並不是手機真的吸引我,而是我希望把自己的注意力縮限到小小的螢幕內,好降低外界的刺激


我在想,情感與想法必定也有類似的效應。在腦中眾多想法裡,高敏感族會本能地逃避強烈的情感接觸,在人際與思維面都躲回自我封閉的狀態

 

容易無聊

我需要很多時間獨處,卻又非常容易感到無聊。有時會覺得,是不是我對「無聊」感也很敏感,無法忍受。不過,我的無聊和一般人定義不大一樣。高敏感族對於感受有不同的認知,痛恨那些粗糙又強烈的刺激,喜歡欣賞細微變化的美麗


用物品來比喻,就是我會偏好有質地,注重細節設計的用品。討厭輪廓搶眼卻毫無細節的圖案,喜歡溫和的色調,和有寓意的設計。對高敏感族來說,這些視覺感受既不「過度」,也不「無聊」。


把這種視覺概念類推到思考層面。我會喜歡有內容深度的想法,就好像我喜歡有質地的物品一樣。我可以循著好的想法探索,與其他概念連結。


所以能夠持續學習非常重要,我的大腦極端害怕無聊,需要新的想法,卻不是膚淺、譁眾取寵的想法。如果只有膚淺單一的想法,就好像一個沒有細節可以探索的房間,令人抓狂。一個大腦多向思考者必然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預言能力:對想太多的人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優勢。因為你的大腦每分每秒都在運轉,試著從不同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大腦多項思考者總是可以提出解決方案,而且是觀點全面、不偏頗的解決方案。


你學過的知識領域越多,觀察的細節越豐富,看見事物本質或預測的能力就越強。對很多人來說,這簡直是一種預言能力。你的知識觸角延伸出去會變成一種超能力,一個想法會觸發鄰近的想法,一個線索會連結起你看過的每個畫面。


你不是真的會預言,而是你過去的無數觀察和涉獵在此時全串聯了在一起,給了你答案。我很晚才意識到,這可能是我天生最大的優勢。天生想太多會帶來困擾,卻也是其他人做不到的能力。所以,大腦多向思考者千萬不要停止學習,把自己縮限在小小的知識領域。


因為就算不學習,你的大腦還是會瘋狂運轉,卻沒有新的燃料。這會導向一個悲慘的結果,變成一個極端固執,鑽牛角尖的人。

 

容易被音樂感動

我喜歡充滿感染力的音樂,多半是各種電影配樂,遊戲配樂。這類音樂能夠帶我進到一段故事,一段情緒裡。這類音樂似乎能安撫我腦中躁動的思緒,引導我進到一個愉快又有想像力的狀態。器樂、人聲、鋼琴建構出多層次又細膩的結構,彷彿符合我思緒所想要的那種延伸與細膩變化。音樂幫助我專注,幫助我寫作,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音樂帶給我很多快樂。

 

喜歡條列式

特別加上這點,在想法發散時,條列出來會比較容易。

我是一個高敏感族,也是大腦多向思考者。這本書寫的正是我;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我自己。

 

心理學家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1年開始從事敏感特質的研究,她的著作開啟了一系列敏感特質的研究。


她把這類特質的人稱為HSP, Highly Sensitive People,高敏感族


在說明高敏感族「是」什麼之前,我想先說明高敏感族「不是」什麼。


首先,敏感並不等於脆弱。我們很容易把敏感和弱者聯想在一起,如果你聽到有人說「你太敏感了」,你的第一反應一定認為是批評。


因為在我們的生活裡,敏感常常被當作其他負面詞彙的委婉版本


對男性來說,更是顯得丟臉。或許是西方主流文化的影響,我們的媒體,甚至是教育裡,都有這樣的偏見。


如果我們拋開偏見,其實「敏感」這個詞的意思,單純是形容一種對細微事物的快速反應。


高度敏感真正的意思是:你很容易察覺到別人的情緒與想法、你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周遭環境、大自然、藝術、音樂、以及所有你接觸到的所有東西。

  • 敏感不代表你討厭與人相處;

  • 敏感不等於害羞或社交焦慮;

  • 敏感不代表你容易大哭;

  • 敏感也不完全等於內向;

  • 敏感不代表你很怪,不代表你有任何問題。

一般人該怎麼想像,身為高敏感族是什麼感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Podcast的作者Kelly有個很貼切的比喻,她說:你可以想像,你聞到的所有氣味都比一般人濃烈三倍,聽到的聲音大聲三倍,感受到的情緒起伏也強烈三倍。


看到這邊,你會不會也是高敏感族呢?艾融博士在她的書裡有詳細的介紹,以及自我檢驗量表。(這本書有發行中文版,《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你也可以在她的網站上找到這份量表。(或是我翻譯的中文版量表。)


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

  • 高敏感族很容易因為環境的刺激而疲憊不堪。像是強光、氣味、噪音、或是粗糙的質地。所有不舒服的感覺都會被放大。

  • 我們很容易遲疑、退卻、從太多刺激的環境中逃走;

  • 我們對於短時間要應付很多事感到煩躁;

  • 我們痛恨犯錯;

  • 我們很容易後悔;

  • 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 很容易發現環境的微小改變;

  • 不喜歡暴力電影;

  • 不喜歡在別人的監看之下工作……基本上,我們在意所有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覺得疲憊,覺得難以承受。很困擾吧!但高度敏感也是有好處的。我們天生是很好的傾聽者、有創意知道自己要什麼、有同情心、注重細節、體貼、認真、投入的。


最後我想強調,高度敏感不是一種缺陷,也不是一種病。你不會「患有」高度敏感,就好像你不會患有左撇子,或是患有同性戀一樣。這是你天生的特質,沒有好或壞。


回顧過去,科學發現總是告訴我們一些新的分類、新的特質,但同時也會消滅過去的誤解與污名化。我相信社會漸漸在接受,不是每個人都一樣,擁有不同的特質很正常,也很有趣。新的名詞不是為了幫彼此貼上標籤,而是為了更認識自己,更認識別人


我是一個高敏感族,也是一個內向者。(但不是所有高敏感族都是內向者,其中有30%是外向者。)根據艾融博士的研究,有15%~20%的人是高敏感族。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在英文世界搜尋,你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書籍,甚至有相關的活動與聚會。


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知道你並不孤獨,有很多人和你一樣。

 

高敏感族很容易遇到刺激就內傷,也沒什麼底氣,明知道是別人不講理也會往心裡去,糾結半天以後罵了對方也罵了自己,對方傷我一成,我傷自己十分,遇到一點衝突就要花很多時間恢復元氣。


情緒一旦感受到外力威脅,大腦馬上會進入警戒模式高速運轉,身體也會進入戰鬥狀態──但這是個極度消耗的反應,尤其高敏感族原本就很容易進入警戒模式,又用恐懼推動大腦運作,一下就把自己推入鑽牛角尖的死胡同,連危機解除了、或其實根本沒有危機,自己還是可以在腦內反覆鑽個不停,那被拖著跑的身體根本沒有一刻是鬆懈的,隨時隨地都在備戰狀態。


高敏感族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周遭的事情的吸收力極強,一個眼神、一句話或一個懲罰都有長遠的影響力。


許多零碎的生命片刻都被深深的吸收、感受,並融入成為對自己及世界的看法。這些片刻常常是發生在年紀還很小,無從分辨事情原委的時候,所以往往不明就理的就被吸收了。


我們由著自己被對待的方式來認識自己,有時早已忘了確實的事件,只留下讓自己莫名自卑的誤解:誤解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能力的、脆弱、害羞、神經質、難以捉摸、不知感恩的…。


因此,我鼓勵高敏感的人們需要去回顧自己的經歷。特別是一些留下焦慮、恐慌、自責、失落感的經驗,將這些經驗做一些新的解析


想想看,如果當時的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師或自己)知道高敏感的特質,而且能夠比較更細膩的處理而讓事情有不同的發展,目前的自我形象會有什麼不同呢?如果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自我形象,那麼就吸收這樣的感覺,而釋放那負面的感受


高敏感是一種天生的特質,雖然可能帶來許多的不便與煩惱,但是社會要進步實在很需要這樣的特質。高敏感的人們不妨把這個特質看做是一種天賦,也當做一種挑戰,一方面忠於天賦,另一方面也不斷地突破自我、統整自我。如果您想對高敏感族群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上網參考http://www.hsperson.com/


適合高敏感族群的生活方式,是適合全人類的,因為高敏感族群對於生命的對待方式是更輕柔的。高敏感族對於世界可能有種完美的想像,例如覺得這個世界應該如何、音樂應該如何、電影應該如何等等,而這種現實和想像中的落差對高敏感族來說是很痛苦的。


那這樣高敏感族的人又該如何和世界聯結呢?可以試著將自己感覺到的東西帶到關係之中、社群之中、所屬的社會裡頭,用一種尊重自己的方法進入這個世界,讓自己能夠在這個環境裡頭生存並發光發熱。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高敏感有足夠的了解,會了解別人之所以會這樣對我們並非惡意,而是他們對我們的不了解


在瞭解自己和瞭解他人的同時,採取一些行動和進行一些溝通和協商,來慢慢地微調我的關係和身處的環境。就好像我們看得到一條路,在走上這條路的同時並不是滿意於現狀,我們知道現狀還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正走向趨近於完美的過程,而這過程中需要一些耐心,同時也學著如何去溝通並協商自己的需要來照顧自己。


安頓自己並參與世界

「高敏感人需要回顧過往的時刻,修正對自己和世界的誤解,更公平而正確的看待自己!」


高敏感的人可以練習去感覺那道牆的存在,你可以在牆外有牆外的表現,而牆內有你自己的世界。 當你感覺到情緒太高張了,或者是自己可以辨識得出來「現在因為受到高敏感的影響,覺得刺激對我來說太多了,所以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來休息」。

 

艾融博士在她的書裡有詳細的介紹,以及自我檢驗量表。(這本書有發行中文版,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你也可以在她的網站上找到這份量表。(或是翻譯的中文版量表。)

 

19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