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們怎麼玩瘋自己

作家相片: Sunnie LeiSunnie Lei

已更新:2023年2月18日

你佔據的東西,原來也在佔據你!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空洞,我們如何填滿這些成長空洞?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玩虛假自我的遊戲


我們是怎麼玩瘋自己的--物質的遊戲

當遇到空洞,我們幾乎本能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東西填上。

鋪天蓋地的廣告就是在幹這個,-找什麼東西能滿足你什麼需求?

  • 房子填滿安全感的

  • 鈔票填滿自尊的

  • 學歷填滿智慧的

  • 消費填滿快樂的

我們努力搞來這一切,按照說明書塞進心裡的,讓我們得到充實的滿足感。彷彿單憑這些東西就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一開始,物質帶來的充實感的確持續一段時間,但很快就有新問題—你發現物質帶來的快樂逐漸遞減。第一個花 1000 塊錢的快樂,現在需要賺 10 萬才有,於是匆忙投入下一輪賺錢和下一輪消費!


等待這輪快感的推背感。等到快感消失,心裡的又露出來了。這促使我們迅速再來一輪這個輪迴——更多錢、更好的物質、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更多的錢...更多更多...


當物質越來越多填滿心裡的洞,滿足了你的各種全方位的需求!慢慢的你把他們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你介紹自己時先說頭銜;同學聚會不經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買衣服先看價格 …


因為你用了那麼多物質填滿你的洞,就好像補牙一樣!你開始把這些物質當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你身處一個什麼都用錢買到的社會,你自然會認為錢最重要。


無怪很多人會把某個數字的錢做生命目標。你自然而然認為—財富、物質和名聲盡可能滿足自己,是生命最重要的三個部分。拜金、成功學和享樂主義,三者合謀,構建出建立在物質虛假自我的騙局


用物質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劇是:沒有人的能力能跑贏慾望!總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東西,卻無力的發現那個空洞還在。物質也許能帶來短暫的一次次快樂,而絕非幸福。快樂和幸福,本就是兩個東西。你佔據的地盤,也在佔據你!

 

我們就算不再倚靠那麼多外在的物質,也依舊能活得很漂亮 !


 

我們是怎麼玩瘋自己的〈贏得他人認同


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完全靠父母親的認同生活。嬰兒是如此奇怪的小東西,每隔 2 個小時定時發出惱人的哭聲,專注於把奶水變成屎尿,而且還全無說明書!


如果沒有父母的喜愛和認同,我們根本不可能活下來。逐漸我們長大,開始把尋求認同的目光轉向老師和長輩;青春期投向朋友、異性和偶像;成年之前,一直都在尋找認同。


這也是為什麼當愛情或友情破裂時,我們會感到那麼痛苦。經歷過真正愛情或友情的人都明白,心疼才不是文學比喻手法!那是一種真實的生理體驗。兩個人互相用對方填滿自己的空洞!他們如此緊密的在一起,呆了那麼久,像一對連體姐妹。


日子一長,你把這些被填滿的部分認為是自己的一部分。這種感覺如此美麗,就好像〈兩個靈魂在一個身體內〉!而等到關係結束,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這種感覺又如此痛苦—這種分離帶來的強烈撕裂感,就像要扯掉已經長在你身上的器官一樣。


古往今來,有太多文字、歌曲、戲劇、藝術,記錄情感的美妙與痛苦。當你的成長空洞被別人的認同所填滿,你會感到安全和快樂!你慢慢開始認為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當你獲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你就覺得自己在不斷〈成長〉,越來越〈有面子有地位〉。當外界認同成為你自我的主要成分,你開始認為,那個被認同的部分,你的名聲、地位,才是你真實的自我。從這一刻開始,你就被別人的認同綁架了!


靈魂只能獨行。兩個人格獨立的人無法永遠一致!當方向不同,意見相左,別人就會拿走填滿在你的空洞裡的認同而離去。這時你感到巨大的空虛和疼痛感——你會覺得〈失去了自我⨠沒有生活的意義〉。


為了繼續保持這個你認為的〈自己〉,你只有兩個選擇:

  • 💫跟別人走,按照別人認同的方式來改變自己。

  • 💫或者,迅速找一個一模一樣的下一個家填充進來!

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很容易看到第一種選擇,我知道一位母親,為兒子安排好了一切人生選擇,當兒子到了有力反抗的年齡,每次有衝突,媽媽就當場下跪,兒子偃旗息鼓,媽媽站起來哭著說,你真是孝順的孩子。


這場景我想起來就不寒而慄。相反,很多人為了不失去父母的認同,做個好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所綁架,一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生活;為了不失去朋友或同事的認同,不和任何人衝突,甘心一輩子做沒有主張和方向的老好人;為了不失去大眾和旁人的認同,名人被粉絲所綁架,甘心做粉絲眼中完美的假人。這並非善良,而是無能!在親密關係中常見到第二種選擇。


我曾見過一個連續三場戀愛都遇到所謂文藝賤男的優秀女子,每次的故事都如輪迴一樣,天崩地裂的失戀、忽如其來的感動、眾叛親離的投入、讓人窒息的 24 小時全天候連環絕命 CALL、愛恨交加的離開、天崩地裂的失戀!


不是命運多舛,也不是因為自己點背、蹇運,全因為他們心裡的洞,只能由那一類人填滿。如果沒有意識到你心裡的洞,從內至外該有的修煉,這個輪迴會無休無止。所以,親密關係中,你是誰,你就會遇到誰。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尋求被認同是社會的構成理由,但是過度追求〈被認同的我〉,則真我遍體鱗傷。尤其在我們這個提倡以和為貴的文化中,每個人都樂此不疲,玩得好的甚至被稱為美德。不知你怎麼想?看那些人說早慧,年紀輕輕就八面玲瓏四面來風的孩子,我總覺得可憐又可悲。


你以為大家都喜歡和離不開你,其實是你離不開他們的喜愛。我們渴望成長而產生空洞,我們用非我的東西填洞,我們逐漸認為填充物才是真實自己!現在他們開始反過來佔據我們,真實的自己被我們丟了。這就是虛假自我的遊戲腳本。


當你把〈成長空洞〉換成〈錢、愛情、關係、認同、自尊〉,再填上年代時間地點姓名,就構成了這世間的各種悲劇故事。你就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玩瘋了!

 

空虛是什麼感覺?

  • 你沒有目標感

  • 你覺得你的生活缺乏意義

  • 你不開心,但也不是特別難過。

  • 如果有人問你感覺如何,你可能會說:“我不知道。”


如何擺脫空虛感?

  • 與自己聯繫,與自己交談,鼓勵自己,批評自己,讚美自己,成為最好的朋友。

  • 花時間和你愛的人在一起,和他們交談,傾聽他們的問題和問題,與他們更深入地聯繫,如果你給人們一個哭泣的肩膀,或者傾聽他們的問題的耳朵,你就會加強關係。

  • 追求更高層次的愛好,練習,學習,也許還能賺錢。

  • 意識到你不是空的,你的生命不是空的,沒有生命是空的,我們孤獨地出生,我們將孤獨地死去,我們在旅途中,我們必須旅行,有陪伴,或沒有陪伴。

  • 不要給自己時間帶出這種空虛感,盡量保持忙碌,不工作就娛樂。音樂、表演、閱讀、運動、遊戲。

  • 無論你失去什麼,無論你失去誰,意識到一切和每個人總有一天注定要走,每個人都是生命中的一章,存在是為了讓那一章(或更多)變得特別,讓那一章以積極的方式結束,尊重它的存在並享受回憶。

  • 如果你身邊沒有愛你的人,你可以從動物、鳥類或幫助陌生人中尋找愛。

  • 為你所擁有的一切感謝生命,數一數你的奢侈品,為它們感謝上帝。

  • 開始更多地尊重你的生活,強化你的身份,“我很重要”“我因不完美而完美”

  • 意識到你的生命不需要任何東西來完成自己,每個生物都是生而為生,生存和死亡,隨隨便便地對待生命。

  • 避免上癮或享樂來消除這種感覺,它們會增加這種幻覺的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您將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潮和快感來過正常的生活。

  •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日常生活、睡眠、食物、健康、清潔、任務上,做好每一項任務,好好度過一天。

  • 為自己制定每月或每週的小目標或目標並實現它們,並慶祝。

用你所擁有的和你所是的來完成自己,而不是通過外在的快樂、認可或物質主義。

 

如何停止自己瘋狂

我們在很多方面都讓自己發瘋,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做,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產力和注意力。這也會增加我們的壓力。降低了我們的智慧,並將我們的自尊擊倒在地。


自我猜測


“我應該走還是留。” - 衝突 我們做出決定,但在採取行動之前,我們先對自己進行再猜測。這是一個好的決定還是一個壞的決定?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討論利弊,直到我們舉手投降而不選擇一個選項,這實際上是一個決定——儘管不是我們開始做的那個。

後知後覺是好是壞?這取決於。 當它防止我們從懸崖上跳下時,事後猜測是好的。它讓我們停下來,不僅考慮我們的決定,還考慮它對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影響。這是反應和反應之間的停頓。

當事情發生變化時,它也起作用,而變化需要我們重新思考情況和我們最初的反應。這是謹慎的行為。

另一方面,當它讓我們猶豫不決,削弱我們做出任何決定的能力——好或壞——並侵蝕我們的自信心時,事後猜測是不好的。它還可能損害我們的職業形象,因為其他人認為我們優柔寡斷和虛無縹緲。

如何停止 當自我懷疑讓我們陷入困境時,我們需要停下來,與我們需要做出的決定保持距離。當我們無法自信地做出決定時,SWOT 分析是一個很好的工具。SWOT 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

  • 優勢:每個選項都有哪些優勢?

  • 缺點:缺點是什麼?

  • 機會:對於每個選項,我們可以利用哪些資源來發揮我們的優勢?

  • 威脅:與每個選項相關的潛在風險是什麼?通過客觀地評估選項,我們消除了犯錯的恥辱,更好地評估利弊,並對最終決定更加自信。

 

與他人比較 “鄰居花園的一角通常看起來很漂亮。”- Roy A. Ngansop 我希望我是那個瘦子、聰明、成功、快樂、富有 等等。我們根據我們如何以積極或消極的方式衡量他人來評估自己。我們的評價要么是激勵,要么是消極。

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共同特徵。根據一些研究, “我們的想法中多達 10% 涉及某種比較。”

這被稱為社會比較理論,最初由心理學家萊昂·費斯廷格於 1954 年提出。

當我們將自己與比自己更擅長某事的人進行比較時,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擅長而感到沮喪,或者我們可以下定決心通過以某種方式對他們進行建模來改進。這將我們引向心態理論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不相信他們有能力改進,而且嘗試這樣做是沒有用的。當我們將自己與比我們“更多”的人進行比較時,固定的心態會導致怨恨、嫉妒和批評。

另一方面,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並取得成功。當他們無法進行比較時,他們會更加努力地改進。

危險在於避免將自己與超級巨星進行比較,因為在比較標准上,我們往往會遠遠低於他們,這可能會令人沮喪。因此,如果我們將我們的網球比賽與塞雷娜·威廉姆斯進行比較,我們需要準備好投入大量工作或將我們的願望降低到更現實的模型進行比較。

有趣的是,我們經常使用向下比較來讓自己感覺更好並為自己辯護。假設我們因為不節食而自責,我們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吃蛋捲冰淇淋。當我們理所當然地在午餐時點一份沙拉時,我們立即判斷自己更有紀律,感覺更好。這裡的危險是傾向於評判他人並對自己過度自我意識。

社交媒體的侵入性影響加劇了我們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正面或負面比較的傾向

“不斷查看社交媒體上的派對、音樂會或其他有抱負的活動的圖片,會降低自尊並導致抑鬱。但一些研究發現,此類風險主要影響那些高度神經質的人,而另一些研究則表明,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增強自尊;例如,當人們回顧自己與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時。” —今日心理學

如何停止 我們可能無法停止與他人進行比較,但是當我們使用這些比較來對自己感覺不好或對自己或他人變得更具判斷力時,我們會注意到。

當我們對自己失望時,感恩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斯坦福大學和其他學術機構的研究表明,感恩與提高幸福感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專注於我們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我們珍視和珍惜的事物,我們熱愛並感恩擁有的事物。感恩的習慣是消極情緒的解毒劑,也是我們自尊的助推器。

Susan Biali Haas 博士在《今日心理學》中寫道,建議我們: “列出你經常羨慕或比較自己的人和事。寫下每一個對你的負面影響,以及為什麼它實際上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下定決心下次抓緊自己。如果可以,請避免比較觸發,尤其是在活動或接觸沒有為您的生活增加意義或任何真正價值的情況下。”

我們也可以開始並保留一份成就日誌。每週,我們都會記錄那一周我們完成的所有事情以及我們是如何完成的。老實說,在日常工作和截止日期的匆忙中,很容易忘記我們昨天所做的事情,更不用說六個月前了!

每天的小勝利很快就會被遺忘,但它們使我們保持自信。我們的成就日誌讓我們記錄大大小小的成功,幫助我們建立自信並抵消負面比較的影響。

 

我們相信我們的內在批評家 我們一直在自言自語。我們腦子裡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喋喋不休。除非我們學會如何監視和控制它,否則它可以使我們振作起來或使我們失望。這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大腦永遠不會停止思考,而且我們天生就會注意到潛在的危險並做出反應。

雖然我們不再需要擔心遇到劍齒虎,但我們今天的大腦會做出同樣類型的即時評估。當我們犯錯或面臨危險時,我們會立即譴責自己認為不恰當的任何行為。 聊天開始:

  • “嚴重地?你怎麼會這麼笨?你會學嗎?”

  • “你傷害了他們的感情。你真是個白痴。現在,他們再也不會和你說話了。”

  • “你真的不認為你會得到那個晉升,對嗎?”

  • “你什麼都做不好,對吧?”

有沒有什麼聽起來很熟悉的東西?大概。我們是我們最直言不諱、最嚴厲的批評家

當我們內心的聲音是積極的時,我們的情緒就會積極。當它是消極的時,我們的情緒會直線下降,我們對自己說這些消極信息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相信它們是真實的。一連串的負面信息讓我們陷入瘋狂——消極思維的螺旋式下降

如何停止 誰在說話?通常,聲音和那些信息是根據我們在童年時聽到的信息編排的。當他們首先是別人對我們說的時候,我們開始對自己說。

我們開始相信它們是真實的。持續的、消極的想法可能需要專業幫助來緩解;然而,有時我們都需要我們的思想來閉嘴。字面上地。我們需要告訴自己停下來。現在。閉嘴吧。

“我們可以學會說‘不’;對我們的思想傾向,就像我們對一個正在做會傷害她的事情的孩子說不一樣。有時,我們中更聰明、更進化的部分必須介入並製止頭腦所從事的有害行為。 大聲說“不”或“停止”,這樣您就可以直接通過感官聽到和體驗它,而不僅僅是頭腦中消極成癮的另一種想法。” —南希·科利爾 LCSW,牧師。 只是說不,是認真的。

當我們停止頭腦中喋喋不休後,我們需要回答一系列問題:

  • 我們會向我們所愛的人說這些話嗎?

  • 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說這些?

  • 我們說他們有什麼好處?

  • 也許是時候停下來了。

 

我是那個讓自己瘋狂的人 我們把自己逼瘋了。當然,我們會指著我們的孩子、配偶/伴侶、父母、姻親、經理、員工說:“你快把我逼瘋了!”但他們不是。我們是

如果我們要停止旋轉,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瘋狂。它來自我們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有事發生,我們做出反應。當我們重複同樣的反應時,我們就會習慣性的反應,要么為我們服務,要么妨礙我們。

像任何習慣一樣,我們只能通過在我們正在做的時候注意、確定觸發因素、拒絕扣動扳機並找到更機智的應對方法來改變或結束它。結束瘋狂製造、停止旋轉和無處可去需要時間、耐​​心和注意力。

所以,慶祝你的勝利,無論多麼小,在你的失誤中看到機會,無論有多大。這是通往治癒的所有道路,儘管通往光明,但它可能會令人難以置信地黑暗和可怕,因此我們因勇敢地接受它而值得稱讚。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失去就是忘記上天的恩賜,亦即忘記「自己被上天所愛」

 
16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