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在覺醒的路上

作家相片: Sunnie LeiSunnie Lei

量子覺醒的全球性覺醒事件。。。會令全球的地球人類記起曬你所有的前生記憶。。。是你的靈魂記憶。。。同時是你的基因記憶。

soul_free_zen_living_chicago_now_malinowski
 

馬雅人(The Mayans)稱2012年12月21日為「創造日(Creation Day)」,並且預言在這天進入地球的能量將會啟動個體與地球的亢達裡尼能量。這個預言也提到這個能量會刺激我們過去世的基因記憶,讓我們憶起我們真正的身分,並加速許多人進入覺醒與揚升的境界。他們也指出這個行星的亢達裡尼能量將會幫助啟動並重新連結所有的金字塔,這不但可以幫助我們連結至我們在宇宙中的正確位置,也將造成人類太陽意識的誕生。這些金字塔——馬雅、埃及與其他文明——都是宇宙電腦,它們也是發電機和宇宙能量的轉繼站

印加人(The Incas)聲稱在2013年以前,將會有一個小行星啟動地球的淨化。 阿茲特克人(The Aztecs)說現在的太陽或是這個世界的「紀元」是第五太陽或第五紀元,是一個2萬6千年週期的結束。

許多美國原住民長老們同意第五個世界將於2012年開始。 霍皮族人(The Hopi)聲明2012年是一個紀元的結束——在25年的淨化週期結束後,就會有他們所謂的「新的出現」。

契洛基人(The Cherokee)有他們自己的曆法,在2012年結束。他們同意之前的世界在大災難中結束,而這一次也有可能如此。

塞尼嘉印地安人(The Seneca Indians)說至2012年為止會有25年的淨化期。

毛利(The Maori)傳統聲稱幻象的帷幕在2012年將被解除,而物質與靈性層面將會合而為一。

非洲薩滿也提到2012。舉例來說,祖魯人就傳說2012年會發生很大的災難。

埃及人的神話中指出,2012年的結尾在意識上將會產生一個行星全體的提升。

昴宿星大曆(The Great Calendar of The Pleiades)是以昴宿星之運行為基礎的宇宙曆法,將於2012年12月21日結束。目前由其他星系進入地球的較高能量,都是經由昴宿星轉化成較低能量後傳遞而來。現在有許多星星孩童暫時停留在昴宿星,那裡是他們成為人類之前的轉運站,幫助他們準備好進入地球這個較低頻率之環境中。在2012年之後,這樣的星星孩童將直接來到地球成為人類,不需要經過能量的轉換,因此他們將會攜帶較高的振動。他們將必須選擇一個可適應如此情形之較高頻的母親。

藏曆與猶太曆指出2012年是一個長迴圈的結束。

吠陀經典宣稱邁向光的揚升之路將開始於2012年。許多印度教徒相信卡契(Kalki),是一個阿梵達(Avatar)且為毗濕奴神的最終化身,將會在2012年得到全面的認同。假如祂能在這一年的冬至前使六萬人開悟,祂就能開啟一股開悟的浪潮。如果沒有,則在地球上的我們將錯過這次非凡的機會。

梵天的呼氣(宇宙的擴張,The Outbreath of Brahma)據信將延續兩萬六千年。在呼氣結束的當下是一個宇宙時刻,在這個時候天堂的門戶將會開啟。在這個寂靜的當下,奇蹟將會發生,這也包含人類在轉化上的一大躍升。

 

1、 先嘗試更正一下慣性思維中對覺醒的誤解。覺醒這個詞,抽象、單一、模糊(語言所限,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詞來表示)。在二元性思維和傳統崇拜思維的影響下,又很容易被加上了絕對和神聖的色彩。在二元性思維的是非觀點看法下,覺醒易被認為是與渾沌狀態相反的情況,必然代表了全知全能。而傳統思維里對各種“非正常人類”的崇拜、宣傳,又容易讓“覺醒”披上宏大而神秘的外衣,認為覺醒就達到了“仙佛”的境界,同時還要伴隨“非正常事情”,常人不夠“境界”怎算“覺醒”。

除了這些,你所聽說到的“通靈”、“仙佛”、“全知”故事們,裡面主角的神奇和普通自己的差異,都可能造成“自己是否算覺醒”的疑惑。關於他們為什麼和你“看起來不同”,後面會更詳細些提到。這裡先提到一個邏輯關係,即覺醒可以包括所有的情況,但並不是只有在出現“某些情況”(傳奇故事們的主角)時才意味著覺醒。有些抽象,但我知道你明白。

 

2、 覺醒與全記憶本質的覺醒是很簡單的,其他,都是隨目的不同而出現的附加。有時候,覺醒僅僅是意識到心智的自己與本然的自己的分離,意識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正確聯繫。從破除幻像開始,對事物的洞察、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都會徹底不同。你依舊在生活,但你已知道你是“你所是”。

需要注意的是,覺醒不代表行為完成後的靜態,不代表完全同樣的狀態,更沒必要去人為規定衡量標準是什麼。“覺醒”只是一個方便用來表達的詞語,用來表達的狀態在真實中遠遠要“動態”、豐富、多層、多樣。這不是一個黑與白、睡與醒的絕對概念。覺醒也並不意味著結束(或是被認為的終極目的)。某種程度上,覺醒也是個開始,意味著你開始找到自己,脫離幻象的束縛。覺醒之後的路還有很長。對很多人而言,隨之而來的,你的責任、課程,你對更深層自己的探索與整合,都是全新的經歷。

同樣,覺醒並不意味著必須有全部記憶在顯意識表象的複蘇。那是沒有必要的,尤其是對於每個人而言。你的潛意識(高我)一直知道所有的事情,他會根據你在此生攜帶的任務而選擇在不同時刻釋放不同的、你需要的信息與指引。如果你只需要A,那麼你的“高我”不會沒事把BCD一起釋放出來,這沒有必要,還有可能干擾你本身的任務;除非你原計劃就需要干擾。

這個A的形式和範圍很多樣,這裡只是一個大概的代稱。你會奇怪,為什麼有的人會獲知ABCDE……因為,那是因為他們的任務需要。每個人的任務和此生目的都不相同,沒有輕重之分,對你們的源頭都是同樣寶貴的經歷。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也沒有必要去比較,別人做什麼、看起來知道什麼並不是成為你衡量自己的標準。

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將所有任務都看做是顯現在外的表象。如果顯意識的你在遺忘,就一定有遺忘的目的所在。這正是你需要經歷的。你的“高我”並不是你那個好奇心旺盛想知道一切的“我”,因為他本來就什麼都知道。他做出的永遠是最適合你當下狀況的選擇。

如果你好奇的信息對於“現在的你”是暫時不需要知道的,或可能給你造成困擾、失衡,或可能影響到你的原計劃人生(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此生也沒經驗意義了);“高我”就不會選擇讓這些信息出現在顯意識。這也是對你順利經驗此生的支持與保護。(到了你需要知道的時候,他自然會讓你知道) 同樣,靠各種資料來了解信息這種行為,對於經曆本身來說,也是一種經驗的學習。

也許是因為你的某個“高我”屬於信息傳遞者,需要體驗“接收者”的經驗;也許是因為你想讓自己在紛雜的信息中學會找出所需;也許是因為你在體驗接受與理解;也許你是為了學習從混亂中走出來……可能的原因有許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使你現在不喜歡這種被蒙著頭的狀況,它也是你曾經設定的獨特學習歷程。

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看到某些信息的時候,心底的撼動與共鳴——那是源於靈魂深處的共鳴。一些信息和靈感,為什麼會在你迷茫的時候出現?包括你曾經歷的事情,為覺醒而做的準備。這些都不是偶然的。“高我”的指引無處不在。

 

————————給走在覺醒路上的人們———————

images-1

你從未孤獨過…… 不只是我們之間。還有,你期待接觸的星空中的家人。以前,我也感傷過。但是,我心裡出現了一個聲音——我們從未遠離。一句簡單,卻溫暖、有力的話。是的,我們從未遠離。我們彼此之間,我們與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與我們的“真理”。或許你早就在與曾經的家人們接觸,只是你選擇了忘記。(為了不影響生活)

其實,他們一直就在你身邊。在你開心的時候,在你哭泣的時候,那樣包容地、微笑地看著你。他們的存在是你感覺不到的,甚至簡簡單單就在你的思緒裡。我知道你既相信又不相信的原因。

但是,為什麼要執念於視覺所見,而不相信心靈的判斷呢?有人會問,如果他們時刻都在,為什麼很多“跌落”的人們,都沒有被指引或保護?讓我想起,之前看到一篇帖子裡(名子好像是深藍兒童的畫),畫的作者說,忘記了為什麼即使守護天使在迎接著他們,有時也要看著他們落下。

愛不是盲目的防護。愛同樣是尊重的,尊重個體自己的選擇和經驗。

在風雨中,要自己學會成長;在經歷中,學會愛、平衡與責任。在必要的層面上,守護者(高我)會引導個體,避免他受到意外的傷害或影響;指引、保護無處不在,但多是在人們察覺不到的層面進行。但某些表象經驗則是個體必須經歷,也選擇經歷的;保護與自由學習並不矛盾,這是兩個層面的事。

表層經驗裡的“跌落”、“傷害”其實在另一個層面來說並不是對個體的傷害,他們知道他此時正在經歷的是什麼,需要學習的又是什麼。他們一直都在陪伴、祝福著每一個人,保護他順利進行自己曾經選擇的人生。真正的愛,從未離開和放棄每一個人

 

提升過程中的識別力–永遠只接受你直覺性地感覺對的事情

有數不清通往山頂的路徑,也有許多我們可選擇攀登的山峰。在超越所有群峰之處,是日、月、星辰與天堂,那裡才是我們嚮往的目的地。

i-am-the-way

耶穌基督說過,“道路只有一條”。他意指回歸源頭的唯一道路就是經由“ 基督意識 ”,意即經由打開你的心,生活在無條件的愛中及接受所有的人類。基督意識就是道路。如未生活在基督意識中,我們就無法揚升。除非心是敞開的,否則在世界上的所有高等智慧與知識皆是無意義的。

成為一位完全揚升的大師,你必須成為完全開悟的佛陀——屬於心智的能量,及成為基督——屬於心的能量。“愛”與“智慧”是兄弟能量。如果孩童與成人被允許說出他們的真理,被教導跟隨自己的直覺,且此舉受到尊重時,將不會有戰爭發生。跟隨內在指引的人們將成為和平、快樂與滿足的人們。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