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療傷 ,就要深入了解創傷
為什麼我們在創傷和精神疾病這個話題上畏縮?大多數人會猶豫或完全避免談論這些禁忌話題。我們缺乏溝通,對創傷和精神疾病的消極看法導致許多人獨自受苦並拒絕尋求幫助,因為他們感到羞愧。
高中生Matilde Antunes概述了創傷和精神疾病背後的心理學和生物學現象,以說明其破壞性的作用。她還分享了自己因創傷和精神疾病而遭受的個人創傷,以強調公開交談和消除因創傷和精神疾病引起的社會污名的重要性。
Matilde Antunes是一位18歲的雄心勃勃的學生,他是來自這個小而美麗的國家(葡萄牙)的有抱負的律師。她是一位狂熱的讀者,作家和演講者。她被驅使捍衛自己的信仰,和她熱衷的想法。
她真正相信分享個人傷口和經驗的力量,可以為遭受苦難的人提供支持和慰藉,並鼓勵他人的同情心。她希望通過倡導可以傳播意識,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與精神疾病相關的污名。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讓我明白了原來人類的自律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三種狀態: 交感神經的"攻擊或逃跑";腹側迷走神經的"放鬆,社交互動"以及背側迷走神經的"放棄,自我封閉"。
也明白人類的神經系統的設計適合群居的,當我們處於腹側迷走神經的狀態,跟其他人在安全的氛圍下進行社交互動,是有助於彼此神經系統互相協調,讓彼此都能更健康,更愉快。
而在腹側迷走神經的作用時在內在累積的資源(強壯且運作良好的神經系統,以及快樂的記憶)也能有助於我們在之後面對威脅或困難時能得以安然渡過,遭受創傷時也更有能力復原。
可是現今的社會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類互相傷害的狀況呢?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未化解的創傷以及代代相傳的創傷卡在彼此的系統裡。所以只要有一些觸動,就可能引發彼此創傷的反應機制,而進入彼此攻擊的狀況。所以我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能接受SE的工作或加入SE的工作,去面對並化解隱藏神經系統裡的創傷,讓自己活得更真實更自由也更能和別人有腹側迷走神經的連結,那麼我們的社會應該會越來越和諧。
迷走神經是人體的高速公路,在大腦和內部器官之間傳遞信息,並在休息和放鬆時控制人體的反應。大神經起源於大腦,並向多個方向延伸到頸部和軀幹,在這裡負責諸如從耳朵皮膚攜帶感覺信息,控制您用來吞嚥和說話的肌肉以及影響免疫力等動作。系統
作為創傷造成的損失的進一步證據,讓我們看一看與童年苦惱相關的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問題;例如虐待,忽視和家庭功能障礙(疾病控制中心,2013年):
酗酒和酗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沮喪;
胎兒死亡;
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
非法使用毒品;
缺血性心髒病(IHD);
肝病;
親密伴侶暴力的風險;
多個性伴侶;
性傳播疾病;
抽煙;
自殺企圖;
意外懷孕;
提早吸煙;
及早開始性活動;
青春期懷孕。
一個非常勇敢,有遠見的創傷倖存者,名為尼基·邁爾斯(Nikki Myers),願意與我分享她的故事。
尼基·邁爾斯(Nikki Myers)在1960年代長大,當時美國民權運動的社會動盪不安。她記得自己是一個9歲的女孩,她在看新聞時看到有色人種,看起來像她的人,被軟管,毒氣和毆打。即使她在美國北部長大,也從未經歷過直接的人身傷害,但這些圖像卻是如此令人不安,這剝奪了她對自己的信任和對權威的信任。
正如Nikki解釋的那樣:如果以這種方式對待這些看起來像我的人,我一定有毛病。我在學校學到的所有東西都告訴我,政府和權威應該受到尊重,因此,如果政府和權威對像我這樣的孩子這樣做,我肯定是有缺陷的。
Nikki是一個名為Y12SR®的成長計劃的創始人,該計劃是12步恢復瑜伽。Nikki是一名康復中的癮君子和多層次創傷倖存者,大約十年前啟動了該計劃。如Nikki所解釋的那樣,當您處於瑜伽姿勢的身體姿勢,甚至只是簡單的伸展運動時,當您感到那些肌肉顫抖時,您的身體就會開始鍛煉。創傷導致脫節,而運動和呼吸導致整合。
Nikki透露,直到今天,當回想那些記憶時,都會引起強烈的內臟反應。這聽起來對您熟悉嗎?如果您的頭點點頭,那很有可能是一些殘留的創傷,虐待,疏忽或其他不良生活經歷仍然停留在大腦的身體各個部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您在治愈大腦乃至最終身體時就沒有幫助或希望。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對身體造成的身心傷害
孩子愛父母,認為愛不可能背叛, 而自己也不應該背叛父母, 當自己受創於父母時, 受創的負面感覺,卻讓自己感到羞恥。
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期,都沒有體驗過關係的柔韌性,而是體驗了太多「無限上綱」、「小事化大」。父母像是易燃、易爆品,特別脆弱,孩子但凡有點小事不如父母所願,他們就會立刻被「點燃」。本文摘自《創傷發生得太早》
孩子對父母有情感需求、渴望跟父母互動,並得到熱情回應,這是一個人多麼正常的情感需要啊!因為父母自身生命力太弱,或者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基本的生存中,孩子才會以自己的需求為恥,覺得向外發出聲音是可恥的,什麼都靠自己搞定,能不求人就絕對不求人。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懂拒絕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不能捍衛自己的界限。他會投射性地認為別人都很脆弱,「我不能對別人提要求,不能打擾別人,更不能攻擊別人,萬一對方承受不了,怎麼辦?」所以,他經常會莫名其妙地背負別人的事情,活得謹小慎微。
這樣長大的孩子,身上經常透著怨氣。因為自身真實的需求長期被壓抑,所以散發怨氣;因為不能拒絕別人,所以散發怨氣;最後又因為怨氣,他必須更加壓抑自己,因為怨氣都是有毒的,散發出來傷到別人怎麼辦?就這樣循環往復,最終形成一個異常牢固的防禦體系,活力被封印了,「中國式好人」誕生了。
情感虛弱無力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提出正常的需求是件很羞恥的事情。這種羞恥感烙在潛意識深處,「好人」通過不提需求的方式,避免體驗到這樣的羞恥感。那麼在關係中,他們就會通過拖延,讓對方體驗到這種羞恥:你需要我,但我就是不回應你,你如果再次請求我,就一定會為「你需要我」這件事而感到羞恥。這樣,「好人」就把壓抑在自己潛意識深處的羞恥感,成功轉嫁給了別人。
Comments